電商協助農產品上行時仍需突破層層阻礙。4月25日,拼多多宣布,計劃在2018年投入100億元營銷資源協助500個產地的農產品,借助拼多多平臺推進農產品上行。實際上,協助農產品上行已經成為眾多電商的共同之舉,但缺乏品牌化的農產品、分散的物流、難以把控的質量等問題,仍是農村電商如今正面臨的痛點,而也是拼多多接下來布局農產品供應鏈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拼多多App頁面發現,截至4月25日19點,當天入駐拼多多的中牟大蒜拼購的訂單量已經達到89萬單。據悉,這些大蒜在收集訂單信息后將進入分揀中心進行分揀,在被打包、裝箱后,進入物流網絡,配送給消費者。
在拼多多平臺上銷售中牟大蒜的以果感恩創始人張銀杰稱,電商與農戶、生產合作社的直接合作形式,可以幫助農戶及時了解和預測市場需求的變化,耕種市場需求量旺盛的農產品。
盡管電商可以有效推動農產品上行,但在具體實施中仍面臨著諸多痛點。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直言,當前我國農產品缺乏品牌化,單一農產品不具有市場影響力,農產品交付環節復雜,供需難以平衡,相關的人才短缺。同時,農產品進城的物流體系尚處于初級階段,物流集散較為薄弱。
針對上述問題,達達稱,拼多多將借助少SKU、高單量、短爆發的模式培育農產品品牌,強化營銷宣傳。同時,拼多多也將嘗試整合分揀、物流、包材打包等資源,針對不同農產品特點制定差異化方案,并通過縮小銷售區域和節點、縮短上架時間以及調整存儲位置等方式,解決因此帶來的成本上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