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浙商總會年會,會長馬云都會有一場非常生動的演講。今年,馬云在年會上表示,企業家就是要面對不確定性,把握機遇,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
他說,我們浙商很幸運,浙江的父老鄉親,浙江的各界領導一直把浙商的當做自己人,浙商從一個名字形成了價值觀,有了責任擔當,成為了獨一無二的群體。
以下是馬云現場部分演講記錄:
中國還有三次巨大的機會
第一,我相信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將進一步市場化,這是不可改變的。我們一方面希望市場化,另一方面又不斷盼望政府出更多的政策,這本身就是矛盾。聽市場,不聽市長,跟政府戀愛,不跟政府結婚。這次去杠桿,那么多企業股權質押,胡亂投資,我們有沒有反思過自己,過去幾年做錯了什么。我們需要反思,否則依然會走回老路。風來了,豬都會飛,風過去了,摔死的都是豬。
過去幾年創業公司,僅僅靠故事,估值就能到十幾億美金,是嚴重的泡沫。當一個企業把80%的股權質押,拿錢做非主業業務,就應該預感到危機。很少有企業持續越做越大,因為我們永遠相信賭博,永遠相信all in。希望浙商能從這次去杠桿,經濟困境中,問問自己到底學了什么。內憂外患,我們國家會有變化,每個人應該主動改變,而不是等待。
第二,中國最大的機會,是內需,是消費市場。3億中等收入,要變成中產階級,中國內在潛力巨大無比。未來一定是服務業為主。中國和美國不一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階段,一定是不一樣的。只有服務業,才是未來解決就業的關鍵,制造業已經不是就業的主力大軍。服務業對勞動者的素質更高。未來的制造業離開服務業就不可能生存,未來的服務業也是制造業。
海底撈是制造業,只是端到桌子上的時候,是服務業。阿里巴巴也是制造業,我們制造數據、處理數據,用數據作為生產資料支持別人發展。
第三,供給側改革,經濟全面數據化。所有的企業必須上云,必須用數據發展,這才是供給側改革必須跨過去。美國原來的前十名,都是傳統制造業,現在大都是數據企業、高科技公司。
當年用煤的企業,都討厭用電的企業,但是最后用煤的企業都被打敗了,這就是技術革命。未來的市場規模,一定是靠創新起來的。我們講新零售,不是買東西,而是做服務。新制造業,不是規模化、標準化,而是柔性化、個性化。
浙江企業過去四十年敢為天下先,是因為我們對未來相信,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我們不能跟著別人去抱怨,抱怨永遠是Looser。我們也不能抱怨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沒有虛擬經濟,哪來實體經濟的發展,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實體經濟不等于制造業,更不等于傳統落后制造業。實體經濟也要改革,也要創新。服務業和制造業不能對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不能對立。金融不是壞東西,只是以前的金融沒有發展好。我們不是去杠桿,而是降杠桿。
最后,我期待我們所有的企業家,如果有機會,見到領導,參與座談會,請大家講真話、講實話,不為自己講,為企業講,為經濟講,別講空話、套話。更要有正能量,有建設性的方案,不要純粹抱怨。我們有的企業家參加座談會,要么給自己做廣告,要么就是一切都好,企業家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要肩負起這樣的責任。只有擔當更多的責任,才會受人尊重,做事情的時候,才有根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