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上市的幾家明星公司都在陸續出財報,今天輪到了拼多多。
總體來說:2018年Q4,拼多多營收為56.539億元,較截至2017年同期的11.794億元同比增長379%;較上一季環比增長68%。全年實現營收131.20億元,同比增長652%。超越華爾街關于拼多多Q4收入預期為7.89億美元(約53億元人民幣),對公司全年的收入預期為18.7億美元(約125.6億元人民幣)。
2018年Q4,拼多多經營虧損為26.409億元人民幣;2018年全年,含IPO一次性計算員工股權激勵所產生的經營虧損為107.997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平臺經營虧損為39.583億元。
接下來看下拼多多的戰績具體如何?
GMV“看起來很美”
最亮眼的數字是GMV無疑:2018年拼多多GMV達4716億元,同比增長234%,十分可觀。
其實拼多多2018年的GMV數據在一月份宣布10億美元的融資消息的時候就已公布。而今天隨著財報出爐,黃崢再一次強調了這一數據:“2018年是拼多多強勁增長的一年,也是里程碑的一年。自創立以來,拼多多始終將服務用戶放在第一位,用戶群體和GMV的快速增長均印證了平臺所創造的獨特價值。同時,用戶的需求正在不斷變化,這也激勵著我們持續創新和進步。”
從拼多多的GMV走勢看,著實可賀。
但這里需要提醒的是,GMV如今有著一個十分尷尬的處境。虎嗅研究總監Eastland已不止一次地表示過,這個指標的價值已經非常低了。
首先,GMV并不是通用會計準則數據,審計師并不能對其進行有效核查;再者,現有的電商平臺在統計方法上也大相徑庭,有些干脆已經秘而不宣,缺乏橫向可比性。所以GMV數據也只是看起來很美。
那么,衡量電商平臺成績的數據還有月活和日活。
月活保持穩定生長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平臺活躍買家數達4.185億,較去年同期的2.448億勁增1.737億。2018年Q4,平臺移動客戶端月活用戶數達2.73億(不包括通過社交網絡和接入入口訪問拼多多平臺的用戶),較去年同期的1.41億增長1.32億,接近翻倍;較去年Q3環比新增4200萬,高于此前一季3700萬的新增月活用戶數。
拼多多的月活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
不過從同比增速來看,Q4較上幾個季度已經明顯放緩(Q3的同比增速為225%,Q2同比增速為495%)。從環比增速(18.2%)來看,和前兩個季度基本持平,總體增長保持穩定。
而拼多多的月活,應該也會給阿里和京東帶去不小的壓力:這個數字已經占到了阿里月活人數的65.8%;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也僅為3.053億。
不過,在這份財報中,拼多多并沒有披露具體的DAU(日活)。
財報中保持著增長的,還有拼多多的虧損和成本開銷。
虧損又上了一個臺階
和前幾天剛發了成績單的美團一樣,虧損依然是拼多多還沒有擺脫的“bug”:2018 Q4和全年,拼多多的經營虧損幅度再次擴大。
2018年四季度,拼多多經營虧損為26.409億元人民幣 ,相較于2017年四季度的2270萬元明顯擴大。非GAAP下的經營虧損達到21.129億元,2017年同期為1000萬元。
2018年全年,含IPO一次性計算員工股權激勵所產生的經營虧損為107.997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平臺經營虧損為39.583億元。其中,包含“三周年慶”“雙十一”“雙十二”等連續大促的Q4季度,平臺經營虧損為26.409億元,非GAAP虧損為21.129億元。
拼多多今年虧損的另外的原因之一是成本開銷的增加。
錢很多都花在了市場營銷上。2018年拼多多的市場銷售費用為134億,同比增長900%(從13.446億元大幅增加到134.418億元),遠遠高于拼多多的營收增速。
其他的一些成本情況是:拼多多第四季度成本為14.2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74億元增長281%,較上一季度的7.74億元增長84%。財報中解釋稱,拼多多成本增長是由于云服務、呼叫中心及其他服務成本增加。
另外,拼多多Q4管理費用為3.2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60萬元也有顯著增長。同時,2018年拼多多投入研發費用11.161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764%。
拼多多離“第二大電商平臺”還有多遠?
而就在這份財報出來之前,瑞銀曾發出過一份預告為拼多多的成績單預熱。
在瑞銀的評價中,作為2.0代電商平臺,拼多多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并且仍將延續高速增長。瑞銀預測,2021年,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將達6.28億,與阿里巴巴集團2018年底的用戶數持平;年GMV將趕超京東,達2.07萬億元。2023年,拼多多的用戶年平均消費將達3823元,超越以高客單價為代表的京東當下的水平。
摩根士丹利還指出,拼多多管理層對于山寨和假劣產品的治理工作堅決且富有成效,平臺出售高價商品的表現亦遠高于市場預期。同時,較長的經營往績和持續強勁增長,已經打消了市場對拼多多創新業務模式可持續性的顧慮。
而人們也沒有忘記,就在今年1月底的時候,拼多多市值報318.38億美元,一度超越京東。
不管是從資本的角度,還是以上那些喜聞樂見的數據,拼多多似乎理應有著沖破京東,一躍成為阿里之下“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的自信。
但是,瑞銀還是略顯浮夸了。
在嚴格意義上來說,現階段的拼多多還只是一個初具“電商雛形”的電商平臺。有人說現在的拼多多就像十年前的阿里,甚至可以說,現在的拼多多比十年前的阿里還要強上許多。但是,時代在行進著,拼多多對供應鏈、商戶和用戶的管理,對物流體系的掌握以及對線上支付的運作等等,與天貓、淘寶和京東還遠不在同一個段位。
平臺模式下,對供應端的管理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阿里經營淘寶和天貓多年,從對第三方商戶的管理,到賣家等級劃分到所有的成交紀錄,這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數據積累和分析體系。僅這一方面,拼多多需要做的就還有很多。
另外,如今的這批用戶到底能不能接受從“低價”“拼團”“消費降級”等印象中走出的拼多多,還是另一回事。拼多多能不能“開進五環”,依然是一個未知。
瑞銀基于以往兩三年的成績就對拼多多的未來業績進行線性預測其實并不具有說服力,從阿里和京東的發展就可以看出,一個電商平臺的發展具有周期性,在到達一個穩定期之后,很難像人的身高一樣永遠保持著指數增長。
比如,這里就有一個簡單的問題:在解決了供應鏈、物流、平臺形象等眾多問題之后,作為一個“長成”的電商平臺,它未來挑戰阿里、京東的競爭力又在哪里?
投行是這盤棋的局中人,它們作出預測的準則一定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市場對拼多多的成績也有了最直接的反應:就在財報公布之前,拼多多盤前股價一度漲超6%,但隨后急轉直下,跌幅一度超7%。
截至發稿,拼多多市值跌超17.45%,市值跌破290億美元大關。
在隨后的電話會議上,有分析師問拼多多今年和未來幾年的市場競爭情況。黃崢說道:
我們注意到有更多的公司開始關注中小城市的市場,也在試圖模仿拼多多的業務模式,我認為競爭對手開展相應的業務會把這個市場做大。另外,對于中小城市的關注越多,就會越加削弱這些城市線下交易的規模,而此前線下交易是這些地方主要的交易渠道,結果是會有更為健康的消費增長。因為拼多多大多數的用戶都來自中小城市,我們的業務就是為了迎合這些的需求,通過有趣和社交的購物方式,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我們期待從這個市場中獲益。
公司將繼續專注于這些價值定位,而不是像某些其他公司那樣將觸角伸向很多其他業務,比如售賣不相關的產品,過早尋求商業化變現,開展金融業務等等,目前這個階段我們還有幸能夠堅持我們既有的價值定位,堅持以客戶為中心。
為了給拼多多造勢,黃崢也再一次拿出了自己強大的朋友圈。黃崢宣布拼多多將成立技術顧問委員會,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現YC中國創始人、拼多多獨立董事、百度董事會副主席陸奇博士將領導技術委員會相關工作。
黃崢調動所有的資源,以便拼多多奮力生長。黃崢和拼多多還有著很多機會。但在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的路上,拼多多還得繼續“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