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的專業拍攝自然不必多說,這是“必須業務”而不是“可選業務”,圖片的清晰度丶顯示效果丶綜合布景,這些“專”而“泛”的領域咱們暫且不提,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選圖。
首先糾正三個觀念。
第一,圖片好看就行。
這算是一個比較普遍的誤區。比如童裝,找個洋氣的小孩,打扮的漂漂亮亮地,布上溫馨的布景,找個專業的攝影師拍幾張好圖。過程就是這么個過程,但是如果你挑了幾張好看的圖貼上去以為就完事了,那么你的店也就快“完事”了。
現在比較流行的格局大致分為幾種,我們簡單得看一下。效果圖+細節圖,效果圖+細節圖+參數簡介圖;效果圖+細節圖+品牌文化圖。第一種大致符合一些小飾品丶小玩具等等在整體形象上能夠被特定的人群接受的,就可以不去羅列更深丶更專業的信息;而第二種,更適合于男女裝丶數碼產品以及食品等對于用料和品質比較關心的寶貝,不同得參數直接決定著購買產品的性價比;對于第三種,往往是在已經對產品具有了一定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夠接受產品本身特質的客戶,他們對于產品的關心已經超出了其包含的物質元素,雖然談不上文化,但是也是在了解品牌和企業文化的基礎上,對寶貝的一種心理認可。
針對不同需求,是要對圖片的數量和角度做到心中有數的,比例的掌握也是店主對于行業受眾需求以及產品自身定位的一種專業嗅覺。合理搭配圖片空間,直達淘客購買心理,才能做到把產品“塞進顧客心窩”,而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快遞包裹。
說到這,各位應該會覺得圖片的設置沒有那么簡單了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顧客買的是衣服,不是穿衣服的孩子。衣服穿在混血小洋娃娃身上,就是有派頭,而我又怎么能了解到我的孩子穿上是不是有同樣的效果呢。
我們接著說。
第二,圖片清晰就行。
說法上是沒錯,但是淘寶是藝術,卻也不是藝術。這話從何而來,就要談到最終的目的。淘寶說到尾巴根兒上,就是集市,匯集了形形色色的攤主,每個人都在為讓走過的人停下腳步費盡心思。說回圖片,它是決定著瀏覽的人是不是真的愿意花費時間去了解你的東西。清晰度高本沒有錯,錯的往往都是高不在點上。
很多店主的細節把握,通常只是放在了質量和外觀的把控上,例如服裝的細節,往往都都是一些細密的走線丶用料的考究丶顏色的突出,而忽略了剛剛我們遇到的情況,這個哪里都好的衣服,穿到我的娃娃身上,是不是也一如既往得好?這就是問題。如果僅僅是將衣服的整體效果圖和質量細節圖分布在詳情頁上,那么帶給消費者穿著中的整體視覺效果和立體細節展現就會很差。只是知道了你們的衣服外形大概是什么樣子,也知道是什么材質,但是真正裹在身上會不會不舒服,這是很多人在網購時猶豫不決最終決定關掉瀏覽器的重要原因。
當然立體圖像呈現對于小賣家來講太耗時而且成本高,所以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那么如何能夠讓產品更真實立體地呈現出來呢?答案很簡單,細節上下功夫。這里面可以大家交流個小技巧,一件衣服平放的效果和上身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將兩種細節加以對比,再配以相應的穿著技巧,不僅能讓消費者更客觀得判斷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身形,而且也能讓顧客覺得店家是在用心為自己做好每一件衣服,沒有人會拒絕一個貼身裁縫為自己量身定做的漂亮衣服,哪怕價格在他的承受范圍之內,也能讓她的心小小觸動一下。
第三,圖片專業就行。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顧客是來買貨的,不是來搞科研的。雖然數據會給消費者更合理的引導,然而過分追求參數的比對,會失去一些本來更愿意在吸引人外觀的驅動下瀏覽寶貝的消費者。專業參數詳解會帶動店鋪以及產品的專業性,可從一定程度上也會消磨并不了解產品顧客的耐心。
舉例來說,如果你不懂單反,那么銷售人員在你面前跟你提各種參數有多么多么誘人的同時你只想用眼前這個一公斤的家伙砸他的頭。事實上,講太多都不如拿一張拍出來的照片給我看,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要的就是這個感覺。如果你能在我欣賞照片的時候,給我描述下它特有的專業參數,我不僅能夠記住這款機器,記住你的店鋪,甚至,我能連你的銷售人員一并記住。因為在和朋友聊天,我能抓住重點,我這個機器哪里好。
說回話題,選圖就像選布料,如果你選的布料從規格上就不能夠支撐你做出你心儀的服裝,那么你又如何去要求它能怎樣得華美。倒不是要求我們在選擇上下多么大的功夫,只是需要用心考量自己的產品到底應該如何在第一眼就抓住來訪者的眼球,讓他們覺得這就是我想來的地方,這就是我想要的產品,進而有心氣繼續了解。而最終的目的,就是讓他覺得你的服務和產品一樣的專業,一樣的貼心。
總結了些個人在店鋪圖片選材上的一些經驗,吃過虧,走過彎路,希望能和朋友們分享下。不算干貨,但也許能給有心經營的人一些提示吧。共同交流,共同進步,才能讓我們在經營的過程中獲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