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移動電商來勢洶洶,尤其是雙十一過后,其表現尤為搶眼,為了抓住這片大藍海商機,各電商也都順勢力拼移動端的轉型,下面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蘑菇街的商業模式進行“大變臉”。
據了解,蘑菇街最新的7.0版本App已經上線了,與舊版相比可以說是一次“大變臉”,而這背后則是年輕用戶群體的消費習慣、移動端交易占比、商業模式等各種因素交織的必然選擇。
在產品形態上,新版本摒棄了舊版的“頻道 圖墻”形式的商品展示,取代以“達人信息流”的形式,用戶關注的人所發布的商品信息會像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一樣出現在App首頁,實際更突出了“人”的價值與商品信息的時效性。而實際上,這和蘑菇街CEO陳琪提出的“2015年蘑菇街將全面回歸社會化電商”的思路也相吻合。蘑菇街此前經歷了“消費者社區-導購平臺-女性垂直電商”的模式演變,但在現在看來,這個變遷路徑還將繼續下去。
陳琪認為,與其他更偏向于供貨商視角的電商公司相比,蘑菇街是一家以消費者視角為主,更關注的是用戶想要買什么、如何購買、購買后如何分享的電商平臺。蘑菇街的轉型核心就是努力讓這一流程更優化。所以,回歸到真正的社會化電商形態,將“社交”與“電商”以創新的商業模式與產品形態進行重新結合,才能更加順應移動互聯網“品類運營垂直化、用戶流量去中心化”的大趨勢,并被“90后”、“00后”新一代消費群體所喜愛。
另外,還有一個變化就是,新版本App將“相機”鏡頭置于首頁最中間的位置(Home鍵上方),并增加了發布商品(拍照上傳、標價銷售)的功能。而這些變化都是從原來以“商品”為主向現在以“人”為主的改變,并增強了社交屬性。
個性化是移動電商追求的方向之一。蘑菇街的此次“變臉”讓外界聯想到阿里巴巴此前提出的移動端“千人千面”計劃,即通過大數據分析,讓每個手機淘寶用戶在App首頁看到的內容與其他人是不一樣的,增強一種“懂你”的依附感。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數據是,是在雙十一期間,蘑菇街移動端的成交占比高達75%以上。而據蘑菇街官方透露,平時的移動端成交占比更是超過80%。與淘寶、京東等綜合性電商相比,垂直電商在移動端的成交占比更高,這是其積極向移動端傾斜的背景。
而且,垂直電商在商品品類、用戶屬性等方面更簡單,大數據分析的維度較少,更容易通過大數據分析在個性優化上尋求突破。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次轉型是蘑菇街自身商業模式由Market Place向全面的女性社交購物平臺的一次轉變。淡化購物屬性,鼓勵差異化,突出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樂在其中”,是這類移動端垂直電商的主要訴求。
從蘑菇街此番的“變臉”舉動中,可看出,各電商之間為了搶奪移動端也是蠻拼的,不管怎么樣都好,電商不管怎么改變,最主要的核心還是離不開用戶,其實只要用戶覺得好,就代表著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