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小程序今日正式上線
微信小程序在2017年1月9日凌晨正式上線,用戶現在可以通過二維碼、搜索等方式體驗到開發者們開發的小程序。用戶只要將微信更新至最新版本,體驗過小程序后,便可在發現頁面看到小程序TAB。
據騰訊科技1月9日消息,值得一提的是,小程序提供了顯示在聊天頂部的功能,這意味著用戶在使用小程序的過程中可以快速返回至聊天界面,而在聊天界面也可快速進入小程序,實現小程序與聊天之間的便捷切換。用戶使用過的小程序,將以列表的方式呈現在小程序TAB中。(來源:證券時報網)
2、聚美優品凈利下跌近三成 跨境業務受阻
2016年12月23日,聚美優品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的財務報表。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聚美優品凈營收為5.328億美元,僅比2015年同期增長1.7%;此外,凈利潤為人民幣2130萬美元,與201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凈利潤之和相比,下滑29.8%。由于聚美優品未公布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2016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相較于2015年第三季度的凈虧損1370萬美元已相對回調。
分析人士認為,在2014年5月上市至2015年末,聚美優品借勢國內零售電商的人口紅利及跨境電商的藍海期得到快速發展,但在2016年風口接連失去后,聚美優品陷入增長乏力的境地,亟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進行轉型。
從財報發布后至記者截稿時間,聚美優品未召開分析師電話會議。《中國經營報》記者就財報中的部分問題向聚美優品詢問,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對方未作正面回應。(來源:中國經營報)
3、北京食藥監局:美團等平臺225家無證網餐店鋪下線
據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北京市食藥監局部署各區局和直屬分局于2016年12月至今對部分網絡訂餐平臺無證網餐店鋪專項治理,共涉及225家無證網餐店鋪。其中涉及餓了么平臺96家,美團外賣71家,百度外賣58家。消費者和餐飲服務經營者發現食品安全違法問題,可及時撥打電話12331進行舉報。(來源:中新網)
4、19名淘寶從業者因賣VR眼鏡贈黃片被捕 稱是行業潛規則
記者昨日從深圳市人民檢察院了解到,2016年12月15日起至今的半個多月里,深圳檢方已受理審查逮捕網絡銷售VR眼鏡贈送淫穢視頻案9件27人,并對其中的7件19人,以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批準逮捕。
2016年12月15日,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深圳首宗賣VR眼鏡贈送淫穢視頻案犯罪嫌疑人劉某。據了解,劉某涉嫌在打理天貓某旗艦店中,以牟利為目的,為提高網店VR眼鏡銷售量,以提供淫穢視頻的方式吸引顧客,向700余人傳播淫穢視頻。截至目前,深圳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賣VR眼鏡贈送淫穢視頻案9件27人,并對其中的7件19人,以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批準逮捕。(來源:新華網)
5、圓通速遞率先推出隱形面單 為個人信息安全再添安全鎖
1月8日電 今天下午,江蘇昆山市民易先生簽收了圓通快遞員送達的快件后,驚訝地發現面前的快遞單和往常不一樣:面單上并未顯示姓名、手機號和地址的全部信息,僅顯示了其中一部分內容。這是圓通速遞在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下,率先研發推出的“隱形面單”,隨著新型面單的新鮮出爐,標志著圓通信息化研發再上新臺階,為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又添一把“安全鎖”。目前,“隱形面單”正處于試用階段,圓通將為消費者免費提供此服務,消費者可根據提示,自行選擇是否使用此項服務。(來源:中國新聞網)
6、李克強總理定調“虛實之爭”:網店和快遞都是實體經濟一部分
歲末年初,關于“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甚至有人舊調重提,稱電商沖擊實體經濟。中國政府網則在今天刊發題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李克強給部長下“督戰書”》的文章,文中提到了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虛實之爭”的定調。
李克強總理提醒參會人員,要正確認識“實體經濟”的內涵:“實體經濟”是一個相對于“虛擬經濟”的概念,不是僅僅包含制造業,而是涵蓋著一二三產業。“網店是‘新經濟’,但直接帶動了實體工廠的銷售;快遞業作為‘新經濟’的代表,同樣既拉動了消費也促進了生產。這些典型的新經濟行業,實際上都是‘生產性服務業’,都是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
李克強告誡大家,人類歷史上發生過不少“流通帶動生產”的革命性變化。沃爾瑪等大超市就曾改變過去零售商店的采購模式,直接向廠家低價格采購大量訂單,大大帶動實體經濟發展。而現在,很多網店直接向工廠下訂單、定制化生產,同樣帶動了大量制造業工廠的發展。“新動能與傳統動能是不可分割的!新經濟、新動能不僅催生了新技術、新業態,也在推動著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煥發生機。”
李克強明確要求各部門負責人,要適應新動能加速成長的需要,探索包容創新的審慎監管制度,對新產業新業態采取既具彈性又有規范的管理措施。要監管,但不能‘管死’。(來源:天下網商)
7、說不清的糾紛,你來評評理,阿里開放賣家做“陪審”
電商交易中,由于種種原因,總會存在一些平臺難以判定的投訴糾紛等,“大眾評審”這個“身份”便應運而生。
在阿里巴巴,“大眾評審”就像是一支神秘的“法官”隊伍,由資深買家和平臺上的賣家共同組成。確切來說,這個組織成立于2012年12月18日,參考美國陪審團制度,以“投票制”幫助校驗規則的合理性,后續拓展到維權糾紛、違規商品的判定等。(來源:電商在線)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