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閑魚發布的《90后分享經濟消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分享經濟正在滲透各個領域,并已成為90后的新消費方式。數據顯示,2016年共有2億用戶使用過閑魚,其中,16-27歲的青年人占比達到55%。
成立于2014年6月的“閑魚”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共享經濟產品,提供閑置物品交換、租房、拍賣、二手車和知識技能分享等服務。
自此,便有了一年賣掉100萬支閑置口紅、出租半張床尋閨蜜,以及爆改出租屋的90后“包租婆”等熱門話題。上線至今,閑魚上的90后、95后們正用一個個看似匪夷所思的故事,*新著世人的“三觀”。
“現在是個人的時代,”針對平臺上活躍的年輕群體,閑魚創始人諶偉業說,“閑魚不會出現大賣家、大銷量,而是希望每個人參與到共建、分享之中,實現小而美的成就。”
不做市場做社區
據閑魚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一年里, 90后在閑魚上人均收入3456元人民幣——按國家統計局去年公布的“2015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3.96萬元”的標準,相當于年輕人多賺了一個月工資。
最初,年輕人登上閑魚的原動力可能只是將自己閑置的物品轉換為金錢,然而,漸漸地,90后們青睞的興趣社交成為驅動力融入其中。
例如,作為基于地理位置和興趣建立的網上社區“魚塘”:2016年3月閑魚官方公布的魚塘數量為12.5萬個,而到2017年3月,魚塘已增至41萬個。
“一支口紅的誘惑”、“囧一刻"、“告別前任”、“漢服”、“一起cosplay”、“母嬰用品閑置群”、“古風手工”、“摩托車”、“玩鏡頭不敗家”、“機械鍵盤”等成為“最90后”的十大魚塘,人數最多的“一只口紅的誘惑”有20多萬90后,“機械鍵盤”圈子也有近3萬年輕人出沒其間。
在很多意想不到的魚塘里,90后也是數以萬計。
報告分析稱,在分享經濟平臺上,個性的年輕用戶能夠找到各自興趣圈子,圈群化社交的特征推動更多90后加入魚塘。同時,不斷地交流也強加了分享經濟的基石“信任”,通過溝通、分享為交易背書。
此外,閑魚的社區性質還體現在社交從線上走到了線下。除了魚塘會定期舉辦的線下集市, 90后每月見面交易達3.6次,閑魚平臺上90后平均單日互動多達12.77次,而95后們單日互動更高,為13.14次。
“閑魚最好的產品形態是社區,而不是市場。” 在諶偉業看來,社區可以有交易,但其核心是互動。在閑魚上,越活躍的用戶將擁有越高的曝光度,從而得到更多的流量。
“閑魚要做的是一個高效的分享經濟平臺。隨著閑魚的快速發展,‘個人’的價值會被凸顯。移動化、信任體系、數據及信息分發技術的發展,讓個人具備了前所未有的能力,能參與到更多的的社會生產和服務中來,并提供差異化的價值,這是在之前規模化、標準化的時代做不到的事情。” 諶偉業說。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閑魚上的買賣雙方產生了糾紛,這里主要依賴的也是一種“共同治理社區”的模式。通過閑魚小法庭,由“塘主”、客服等組成的“陪審團”投票決定處理結果。
三駕馬車——閑置物品+房屋租賃+知識經濟
“面交”(當面交易)、“自刀”(自己降價)、“出物”(出手貨物)等成為90后在閑置交易中最愛用的熱詞。分享經濟不僅僅是存在于政府的工作報告中,也存在于年輕人實實在在的生活里,并產生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
杭州姑娘王櫻憑著“出半張床找閨蜜”的新聞走紅網絡。春節前才回國的王櫻在公司附近花1300元租了一間臥室,房間不大,但一個人住綽綽有余。她便在閑魚上“出租半張床”,想找個室友和自己一起住,兩人還可以分擔房費。于是,幾天前還互不相識的兩個女生過上了“同居生活”,一起看書,一起遛狗,一起睡覺。
“閑置物品的戰爭已經結束,不再會有太大的爆發。但是目前存量房、閑置的空間越來越多,它們將會成為閑魚未來重要的一部分。”諶偉業介紹,租房功能在閑魚上線僅半年,就已累積超過100萬房源,“與市場里現有的產品不同,閑魚上的閑置空間包括整租、單間、日租、辦公、車位和倉庫等。”
他認為,閑魚涉足租房服務并非否定目前房屋中介的作用,而是促使公眾反思房屋中介的價值究竟有多大。
除了閑置物品交易、房屋租賃之外,閑魚上還誕生了家教、游戲代練、點歌、叫醒、代養寵物和塔羅牌占卜等“知識技能分享”服務。
90后也是這些“奇葩”技能發布的主力軍。
諶偉業告訴《天下網商》,目前閑魚在閑置交易領域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我們覺得這塊的戰役已經結束了。租房、知識分享將和閑置交易一起,成為閑魚未來發展的三駕馬車。”
(編輯/段心鑫)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