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2017年全民賬單走心文案*屏朋友圈:“時間總是偷偷流逝,打開賬單,這一年是不是過得不太一樣。”打開賬單,個人2017年網購總支出、比去年多花多少錢、總出行次數、選擇何種出行方式、線下支付次數、愛逛哪家店、全年總消費額、芝麻分等等信息,事無巨細地呈現在用戶面前。
然而,在這樣體貼的關懷之外,賬單首頁的一行小字卻引發了來自法律人士的質疑。
1、我“同意”了嗎?芝麻信用也許在窺望你我的隱私
發現,在2017支付寶年賬單首頁入口處,有一行特別不起眼的小字:“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不但字特別小,而且已經幫你選擇好“同意”了。
點擊該協議后顯示,該協議是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用戶雙方為明確服務內容及雙方權利義務等內容而簽訂的。
《芝麻服務協議》服務規則中顯示,“您同意我們向第三方收集并在適用的法律法規許可內向信息使用者依法提供這些信息時,您已經充分理解并知曉該等信息被提供和使用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但不限于:納入這些信息對您的信用評級(評分)、信用報告等結果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該等信息被本公司依法提供給第三方后被他人不當利用的風險,因您的信用狀況較好而造成您被第三方向您推銷產品或服務等打擾的風險。”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看到該處有此協議而直接打開賬單,或者是一時疏忽忘記取消默認設置,芝麻信用便默認你同意其向第三方收集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這些信息、已經充分理解并知曉這些信息被提供和使用的風險,包括被提供給第三方后被他人不當利用的風險、被第三方推銷產品或服務等打擾等風險。
對此,岳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岳屾山律師表示,這個賬單的查看和《芝麻服務協議》沒有關聯性,所以你選擇取消同意,依然能夠看到年度賬單。但如果你沒注意到,就會直接同意這個協議,允許支付寶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2、芝麻信用提示被指不明顯 ,律師:用戶稍不注意就進坑
發現,當按照芝麻信用默認的操作流程打開賬單時,除了線上線下消費、其他等消費項目外,下方還會出現2017年度在支付寶內的理財收益和轉賬情況,信用板塊會展示“芝麻分”。而當查看取消默認勾選“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之后,年賬單照樣可以打開,但信用和理財收益不會出現在賬單中。
但是,如果第一次打開賬單時是按照芝麻信用勾選“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的默認操作,再次進入之后則不會顯示此選項。通過查找此年賬單中的其他入口,新浪【法問】并沒有查到如何取消此次協議。如何終止此次服務,協議中沒有體現,也沒有途徑。
通過在支付寶“我的”—“芝麻信用”—“信用管理”—“授權管理”解除授權支付寶、花唄等全部授權后,再進入上述年賬單中時,仍然沒有出現勾選“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的選項,且芝麻分仍然可以查看。
岳屾山律師表示,在此類協議中,用戶授權之后應當隨時可撤銷,即用戶同意了之后也有權隨時不同意。并且,在用戶取消同意次協議之后,芝麻信用應當停止收集在協議中提到的用戶信息。
按照芝麻信用勾選“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默認操作后第二次進入時界面和解除授權后截圖
岳屾山律師認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選擇權,而不是商家替消費者選擇?;蛟S‘芝麻’會說,你可以選擇不同意,可是‘芝麻’你偷偷摸摸的幫我選好了“同意”,還那么小的字,稍不留神就漏掉了,唬誰呢?”
根據《互聯網交易管理辦法》的規定,經營者應當采用顯著的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同時對于信息收集,該規定要求經營者需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
“而’芝麻’這個根本不給你了解條款的機會,直接讓你默認同意,稍不注意就進坑了。”他進一步補充,芝麻信用此舉“不利于消費者正確恰當使用自己的選擇權。如果芝麻信用方以‘用戶可以選擇不同意’此協議的簽訂,則應當將此選項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
據支付寶賬單中顯示,年度賬單統計的是用戶支付寶賬在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全年數據。展示的全年總消費金額包含的場景為:線上消費、線下消費(支付寶、口碑、國際檔棉服、收錢碼、掃碼轉賬)、水電煤繳費、手機充值、其他(紅包、代付、親密付、打賞、AA付款、群內一對多轉賬、人傳人懸賞金、我要收款、公益)的消費金額之和。其中,用戶已自行刪除了的賬單不再統計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