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貓雙11全天物流訂單量達到10.42億,再創世界紀錄。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宣告中國快遞進入一天10億的新時代。
11月11日,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13.52億件,同比增長25.12%;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4.16億件,同比增長25.68%,再創歷史新高。雙十一剛剛落幕,各家快遞企業紛紛曬出成績單,中通全日訂單超過1.5億件,圓通和德邦則超過1億件。
這么多快遞,怎么送?今年天貓雙11期間,全球100多個物流合作伙伴與菜鳥并肩迎戰,數字化升級成為行業新趨勢。
機器換人
10億物流訂單,大致相當于美國20天的包裹量、英國4個月的包裹量,也相當于中國2006年全年的快遞業務量。這些包裹連接起來,長度足以繞地球赤道7圈多,如此體量的物流訂單,要及時率約,離不開全球物流業的緊密協同。
IoT物聯網技術打造的未來物流園區
今年天貓雙11之前,菜鳥位于江蘇無錫的中國首個IoT未來園區正式投入使用,園區擁有近700臺機器人,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機器人智能倉庫。菜鳥也將合作伙伴帶進了技術改造升級的通道,在倉儲、運輸節點、車輛、包裹等環節加大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帶動整個行業研發和技術投入。
11月11日凌晨,百世無錫轉運中心燈火通明,5.1萬平方米的操作場里,機器轟轟作響,這塊場地今年10月24日才投入使用,設備投入超過1.5億元,自動化設備唱起主角,平時日處理量150萬單,雙11期間,高峰日處理量可達600萬單左右。
接伸入車廂內的自動伸縮機
操作場外,卸貨車輛在調度中心的安排下停靠空位,自動伸縮機直接伸入車廂,兩名裝貨員分列兩側,將包裹面單朝上擺到線上,直接進入DWS快遞自動分揀線。相機識別面單后,會把信息傳輸到服務器上,解析包裹之后的流動路徑,每條DWS上各有20條自動擺臂,一旦識別到自己區域的包裹,就揮臂把包裹推離主分揀線,包裹像坐上滑梯一樣下滑入下層,進入下一級分揀。
自動擺臂將包裹推入格口
百世無錫轉運中心經理王海飛介紹,整個中心共有56個攬收口、42套DWS、2套單層高速線(主要用于同城小件,速度達2米每秒)和840個擺臂。以往一條流水線上,單個工人只能分揀3個城市方向,有了擺臂就能分揀20個方向,分揀準確率也從全人工分揀的80%提高到99.9%以上。
單層高速自動分揀線上正在分揀的包裹
去年雙11,百世無錫轉運中心日處理量的極限是230萬單,需要800人分揀,現在,同樣的數量至少可以節省一半人力。
高鐵發力
11月11日下午,圓通宣布雙11訂單量突破1億,比去年提早6小時53分。在圓通蕭山分撥中心內,菜鳥與圓通速遞聯合啟用了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
菜鳥“小藍人“
高峰期內,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菜鳥“小藍人”晝夜作業,帶著包裹自動運行,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包裹,機器人三天的行駛里程足以繞地球赤道一圈。
中通快遞在24個轉運中心上線了雙層自動分揀系統。申通快遞有超過14個新建及改擴建轉運中心投入使用,預計新增操作面積超過23萬平方米,新增日均快件處理能力達1000萬件;德邦快遞上線了智慧車隊,“雙11”期間將實現數據管控共享,第一時間發現并處理風險。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目前全行業有超過300萬名一線人員投入到旺季服務中,轉運中心、車輛等能力擴充20%,行業自有全貨機達到110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應對雙11物流高峰,復興號動車組首次啟用了物流專用車廂。此前,高鐵運輸快遞時,每列列車只設置一個快遞柜,一次最多可以運輸500公斤的貨物,而物流專用車廂將座椅移除后,大大增加了運輸能力,一次最多可以運輸5噸的快遞貨物,裝載量增加了10倍。從11月11日起至20日,京廣高鐵北京至長沙的G83、G506復興號動車組每日可實現5噸快件的快速直達。
工作人員將快件箱搬上復興號
除了復興號首次設置了物流專用車廂,今年雙11期間,北京到上海、北京到成都之間還首次推出了鐵路冷鏈快遞服務,全國日均綜合運用高鐵載客動車組達到700列,其中專門用于“高鐵極速達”服務的高鐵動車組達到400列,是2017年的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