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外界怎么質疑,那條22萬的吊墜還是有人買單了。
1月9日,吳亦凡聯合創立的珠寶品牌Accessory Culture Evolution(以下簡稱A.C.E.)的天貓店進行了第二次上新。此次上新只有3款新品,另外還重新上架了開業時賣空的一些款式。
1月9日上新的3款新品
據了解,這次上新整體銷售情況不但好于開業當天,售價高達22萬的吊墜也有人付款。12月28日,ACE旗艦店正式開業當天,僅6小時就已告罄。據品牌方提供的數據,到1月9日,累計銷售8小時后,銷售額達到了800萬元,平均客單價為3000元,一舉拿下同時段天貓飾品行業TOP1。
這一成績的獲得,吳亦凡功不可沒。在開店前夕,吳亦凡聯合創立個人品牌的消息已經在微博上發酵。作為頂級流量小生,不僅粉絲各處奔走相告打廣告,也引得外界議論紛紛。
一方面,新品牌的合作方小米生態鏈企業之一幸運如我(北京)珠寶有限公司隨之浮出水面;另一方面,A.C.E.的定價飽受爭議。比如一款售價為2800元的虎嘯吊墜項鏈,比GUCCI一款類似的銀飾豹頭吊墜項鏈售價還高。
吳亦凡能否支撐起高昂的品牌溢價,被很多人打上問號。但無論如何,粉絲依然無條件力挺偶像。
“我們發現,A.C.E.消費者的主要年齡層比所有珠寶行業要低,客單價在同類產品中是最高的,這說明天貓消費者不是沒有購買力,而是他們的需求并沒有被滿足。”天貓珠寶飾品小二表示從行業的角度上來看,A.C.E.的風格是對同質化嚴重的珠寶飾品行業極好的一種補充。
線上快閃店
1月9日零點,ACE天貓旗艦店如約而至,上架了第二期產品。
開售半小時后,銷售量最好的是售價為1600-2800元的925銀合成寶石LOGO吊墜,銷量為638筆;其次,才是店鋪售價最低的925銀合成寶石耳釘的604件,而那款被認為比GUCCI還貴的925銀合成寶石的虎頭項鏈,則以售出503筆位列銷售第3位。
1月9日上新半小時銷售前三
這次品牌上新采用了跟開店當日相同的預售模式,在用戶付款后的20天內發貨,而且整個銷售過程只有24小時,次日商品就已經全部下架。
這種快閃方式,在線下已經被很多品牌所采用,比起銷售結果,快閃更看中的是營銷效果。A.C.E.的品牌負責人Sui回應,品牌從2018年年初開始籌備,會這樣做是參考了很多潮牌線下“快閃店”的方式,它確實也幫A.C.E.在短時間迅速積累話題熱度,促成了用戶的傳播和購買。不過未來,在A.C.E.產品系列、單品日漸豐富之后,品牌會保留一些基礎款常年在售,只會選擇當季主打系列以快閃模式銷售,而不會像現在這樣全店快閃。
關于品牌的定位,Sui特別解釋,由于A.C.E.首發的“龍吟”“虎嘯”兩個系列具有明顯的國潮元素,不少媒體把 A.C.E.定義為了“國潮”飾品,“國潮只是品牌關注元素之一,但不會是全部,A.C.E.想做的是有態度的潮牌飾品。”并表示A.C.E.在1月9日的上新中,已經開始“出圈”,有了非粉絲的人群關注,實現了購買。
讓非粉絲買單
作為一個新生品牌,A.C.E.在初期推廣時,需要利用吳亦凡這個天然的資源,在各大社交平臺發出信號,聚集粉絲,為天貓店鋪累積了第一波種子用戶。在1月9號上新前,A.C.E.天貓店的粉絲已經超過6萬。
吳亦凡發博為自己品牌站臺
A.C.E.得以快速打開市場,粉絲效應無疑是重要助力,但Sui在接受采訪時反復提及一個詞:出圈。
如今,明星做潮牌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比如陳冠希的CLOT,周杰倫的PHANTACi,五月天的STAYREAL,林俊杰的SMG,余文樂CMSS等等。潮牌其實也是粉絲經濟,找到一群認可品牌精神的人,然后實現轉化。相比獨立設計師,明星在進行創業前已經匯聚了大量粉絲,顯然為潮牌創業降低了門檻,但是,如果只靠粉絲買單,品牌成長的再好,充其量也只能長成比較好的明星周邊品牌。
所以,提升產品與品牌,找到認可品牌文化的圈外人,逐步淡化吳亦凡的臺前角色,是A.C.E.必然要走的一條路。其實,從它天貓店的布局中可以察覺一二。
在人群定位上,A.C.E.并沒有圈定跟吳亦凡粉絲重合度最高的年齡段,而是選擇了更加輕奢的價格帶。此外,打開A.C.E.的天貓店,絲毫找不到吳亦凡的影子,吳亦凡并沒有像很多明星一樣,擔任自己店鋪的產品模特。
A.C.E.品牌的運營主體是天津星運文化發展公司,這家公司的股東為吳亦凡自己以及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之一的珠寶公司:幸運如我(北京)珠寶有限公司。
據業內人士透露,作為小米的代言人,吳亦凡會與該公司合作,是小米方一手促成。在分工上,吳亦凡更偏重設計創意,去打造品牌的風格,而價格定位、圈定人群,這些是幸運如我基于市場分析的決定。后期,除了推廣工作之外,吳亦凡會逐步去成為站在品牌背后的那個人。
但是,從反向來看,A.C.E.也在給自己綁上一顆定時炸彈,消費群體與粉絲群體的重疊度不高,吳亦凡的個人粉絲也只能沖刺品牌早期的銷量,只有小部分能成為長期消費者,這就需要A.C.E.在更短的時間內打開“圈外”的主流消費市場。
主流消費市場追求的消費必然是物超所值,要讓品牌真正走進主流市場,就要與消費者建立等值甚至超值的交換。尋找能夠產生共鳴,在差異中碰撞出火花的跨界合作是潮牌打造調性的常用的方式之一。Sui表示就在本月,A.C.E.將推出一個以“熱血”“青春”為主題的重要聯名系列,作為表達態度的切入點。此外,A.C.E.也在籌備首個線下實體店,會用“不走尋常路”方式跟用戶見面。
定價爭議
吳亦凡又一次引發了路人和粉絲的口水戰。不論是虎撲、豆瓣還是知乎,關于吳亦凡的新品牌定價是否過高的討論在不斷升溫。
吳亦凡佩戴自己的品牌
網友以店鋪的耳釘和“虎嘯”吊墜為例,A.C.E.采用的是S925銀以及鋯石為原材料,材料價格都較為低廉,哪怕在“虎嘯”系列中,售價1.98萬元的限量版上所使用的玉髓,也屬于比較廉價的寶石。如果只是從原材料來看,性價比確實不高。
粉絲則反駁,A.C.E.只和世界一線奢侈品牌的代工廠合作,只看原料價格,完全無視了品牌理念、工藝設計這些方面的價值,反問“黑子”為何不去質疑SWAROVSKI、Tifanny&Co的價格。
而這也恰好是A.C.E.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與其說受到質疑的是A.C.E.的成本問題,不如說大眾懷疑的是吳亦凡是否真的能支撐起高昂的品牌溢價。
眾所周知,產品是向消費者傳遞品牌故事與文化的媒介,不論是以前通過大眾媒體的宣導式灌輸,還是如今通過內容渠道潛移默化地種草,消費者產生對于產品設計認同感以及品牌共鳴,才足以支撐品牌溢價的產生。就像沒人會去問Hermès為什么這么貴,而只會數數錢看自己是否買得起。
不過,在天貓珠寶飾品小二看來,A.C.E.出現在給飾品行業帶來一種新的可能性。他認為,國內的珠寶市場發展是極不健康的,比如像國人最認可的黃金,幾乎沒有利潤空間,而像鉆石品類雖然在中國市場發展迅速,但成熟品牌并不多,款式同質化嚴重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頑疾。
“許多消費者買某些品牌,不是因為喜歡,而是沒得選,那就挑個保值的。”天貓珠寶飾品小二表示A.C.E.挖掘出了更加年輕的消費群體對于飾品的購買需求。這說明消費人群其實愿意為設計、情感和故事而買單,但過往他們的需求并沒有被滿足。A.C.E.自成一派的風格,是對市場的良好補充。同時,長期呆在“舒適區”的國民珠寶品牌們,也需要反思如何更好利用手中資源,去迎合已經變得更加多元化的消費市場。
而A.C.E.講故事的本領如何,能否讓非粉絲買單,就需要時間來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