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知名作家,曾在其主持的訪談節目《十三邀》中懷疑技術是否能為時代帶來進步,也認為大眾文化正一代比一代更庸俗。
薇婭,淘寶第一女主播,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弄潮兒,商業資本、娛樂文化的前沿代表。
這樣具有鮮明反差甚至矛盾的人,卻于12月18日出現在同一個直播間,推薦日歷。有媒體稱其為“現代幽默諷刺喜劇”“知識分子向流量低頭”。
可實際上,媒介只是一種技術手段,許知遠們走向臺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最令人尷尬的公知”
前段時間,高曉松現身李佳琦直播間引發熱議,“矮大緊賣貨”顯然令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但當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許知遠身上,就變得耐人尋味起來。
許知遠200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微電子專業,在大學就曾為《三聯生活周刊》《21世紀經濟報道》等知名報刊撰稿,后成為新聞記者,曾任《經濟觀察報》和《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雖然履歷光鮮,但許知遠真正“出圈”,要數2017年對話馬東事件。在訪談節目《十三邀》第二季第一期中,許知遠表達了一個觀點:大眾文化正走向粗鄙化,而《奇葩說》是粗鄙化的代表之一,不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痕跡。此外,他也認為年輕人被技術“欺騙”,產生了莫名的優越感。
許知遠對話馬東
在每一期節目中,許知遠都表現出對這類形而上意義的堅持,有人炮轟他淺薄而狹隘,是“最令人尷尬的公知”,也有人認為他誠摯單純,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理想主義者”。
直播中,許知遠變成了李誕
許知遠與淘寶直播的聯系可以追溯到今年夏天,在十三邀夏日特輯中,吳曉波和許知遠在杭州拜訪了百草味、片斷女裝和一家直播運營機構。
“這個月銷售額將近1500萬了。”運營說。
兩人大感震驚:“你一個人做1500萬啊!”
“我們倆坐這兒,一天賣兩萬。”許知遠玩笑道。
結束之后,許知遠說,自己有一種突然的疲倦感。可以看出,這天他努力擁抱了新時代,但擁抱新時代令他疲憊。
12月18日晚,許知遠出現在薇婭直播間。在此之前,他邀請薇婭做客《十三邀》,試圖弄清楚淘寶主播究竟是怎樣一份職業。
在直播場合中,許知遠掌握了分寸,不再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刺兒頭”,轉而表現得非常“蠢萌”。
許知遠說自己從沒用過淘寶,上次看薇婭的直播有購買鏈接,還被震暈了。
日歷封面上印著兩行數字,薇婭問這些代碼是干嘛的,看著有點暈。許知遠發揮了他幽默特質,回答道:“暈眩是人生的本質。”
許知遠在薇婭直播間
在這里,尷尬的憤世嫉俗者許知遠變成了游戲人間的李誕,和藹可親,金句頻出。此外,由于短短幾分鐘便賣出了6500本單向歷,許老師在直播過程中還說了兩三次“臥槽”。
許知遠介紹,這次日歷銷售所得收入,將全部用于資助公益基金會的“水手計劃”,支持五六位年輕人周游世界,進行文藝創作。
在擰巴中成長:最好的反抗并非拒絕
2005年底,許知遠和幾個一起從《經濟觀察報》辭職的同事創辦了單向街圖書館,希望建立一片精神烏托邦。在這個過程中,他又“被迫”學習如何作為創業者與外界溝通,在音頻中向聽眾介紹單向歷和手賬。
許知遠曾在對話新浪專欄創事記時談到:“我對庸俗的成功還是有需求的,名聲也好,個人財富也好。”所以他絕不是活在真空中,只是薇婭的影響力放大了他的一舉一動。
從更廣泛的層面來說,許知遠是文化產業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抗拒日新月異時代變化群體的縮影。媒介更新,編輯出版行業弱勢,知識分子正逐步失去話語權,其中不少人對大眾流行文化持“鄙視”態度,不愿參與,又加劇了這一情況。當越來越多像許知遠這樣的人,通過淘寶直播進入大眾視野,會讓大眾關注文化產業,在娛樂至死的過分狂熱中回歸冷靜。
在對話馬東的后半段,馬東說:“許知遠你這積極樂觀的人不能理解什么叫悲涼,無從反抗才叫悲涼。”許知遠相信進步論,淺薄樂觀,這樣一個人,絕不會“向流量低頭”,而是試著以理解、融入來做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