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這一新風口,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家電巨頭加入。
有觀點認為,預制菜符合當下快節奏的生活需求,也符合人們從吃飽到吃好、吃健康、吃營養的現實需求,因而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多家預測數據顯示,中國預制菜市場將高達萬億元規模。
近日,以格力電器為首的家電企業云集預制菜這一新風口,通過不同方式介入這一大市場。
9月23日,格力電器在“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正式宣布,發起籌建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下稱“聯合會”),格力電器為預制菜上下游企業提供配套的專業化制造、儲存、運輸冷設備。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出席該活動時表示:“歡迎志同道合的企業一起,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與聯合會的成員包括格力電器、廣東省農科院、廣東恒興集團、國聯水產、溫氏集團、錢大媽、京東物流等。
除了格力電器,海爾、老板電器等家電企業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到預制菜市場。
公開報道顯示,多地都在大力培育當地預制菜市場,巨大的市場需求加上政府的支持,使得預制菜吸引了眾多的資金和企業入局。和預制菜上下游關系緊密的家電企業,也是其中的一支主力軍。
格力入局預制菜
格力電器本身并不生產預制菜。它是希望從賦能預制菜生產制造設備、冷鏈物流設備等角度,介入預制菜產業。
據了解,為發展預制菜相關業務,格力電器依托裝備制造產業和成熟的自主研發技術優勢,成立預制菜裝備制造公司,并牽頭籌建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構建預制菜裝備的研發、生產、運營全產業鏈體系,以工業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升級。
格力電器可以提供預制菜配套的冷鏈裝備、物流倉儲裝備、生產專用設備等。公開信息顯示:格力自2009年進軍冷鏈行業,實現了產品從原材料產地到消費者餐桌全冷鏈覆蓋,現已成功應用于食品儲存、果蔬冷藏、肉類儲存、物流冷庫等多個領域,遍及全國三十多個省市。
海爾、添可、老板電器等多家企業均已布局
廚電類家電企業由于強相關性對預制菜行業的介入更早。一直在構建全產業鏈生態的海爾集團,在幾年前已經推出食聯網平臺,把食品供應鏈、用戶整合在一個平臺上,提供定制菜品。
據介紹,海爾食聯網通過“智慧網器+數字化烹飪程序+標準化生態預制菜”的生態模式,開放鏈接外部生態資源做預制菜烹飪還原的平臺,滿足消費者對美食品質、便捷烹飪、健康飲食體驗的需求,讓用戶“在家就能吃上大師菜”。
科沃斯集團旗下的添可,也有預制菜業務布局。
添可推出的是智能料理機食萬,并配套提供適合料理機操作的凈菜,形成一個從買機器到吃上菜的閉環。添可品牌創始人錢東奇今年早些時候接受采訪時表示,如今互聯網快節奏時代,人們不愿意把時間放在廚房,外賣是一個選擇,“但如果能短時間把健康的食物做出來,那么人們會不會選擇?這是新賽道。”
廚房電器老板電器也有布局預制菜的計劃。日前,老板電器CMO葉丹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老板電器已在預制菜領域布局,并表示近期會有消息發布。
老板電器日前也拋出“數字廚電”概念,希望構建融合硬件、軟件、生態、內容的整套數字烹飪解決方案,改變了傳統的烹飪方式。
此外,美的集團旗下華凌負責人也曾表示,會與預制菜公司加強溝通、相互服務,讓華凌的廚電更適合預制菜,將預制菜放進旗下云菜譜中。格蘭仕近日宣布在預制菜領域布局,并推出千元“專用微波爐”。
預制菜角逐拼的是什么
為何家電企業會云集預制菜市場?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家電企業近年遭遇增長瓶頸,一直在尋求突破,預制菜市場規模很大,又受到多地政府的支持,家電企業追逐預制菜風口不難理解。
作為餐飲和傳統農業升級迭代的組合拳,預制菜被多方看好。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將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高速增長。未來5年左右,預制食品產業將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
劉步塵表示,近年家電企業都在積極進行多元化布局,預制菜也是多元化的方向之一。
隨著家電市場增長的放緩,單純賣產品給用戶的一次性交易無法讓家電企業營收繼續高速增長,家電企業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產品賣出后繼續與用戶保持長時間的粘性溝通,在家電產品逐漸智能化、聯網化的趨勢下,從賣硬件到賣服務,構建大生態成為家電企業的戰略選擇,食材是其生態的關鍵一環。
興業證券認為,全產業鏈布局的日本預制菜龍頭日冷的核心競爭力是研發及技術創新。1952年日冷銷售速凍食品以來,在產品研發及生產技術改進上持續保持領先,率先推出了“微波預制菜”及“三段式炒飯”,研發團隊由100多人組成。日冷也是全產業鏈布局的典范,旗下有食品、物流、生鮮三大子公司,從原料采購、加工、配送倉儲均具備協同作用。
雖然說家電企業未必介入預制菜生產,但其在廚電研發、美食口味研發,以及全供應鏈的賦能方面,同樣有獨特價值。
第三方機構產業在線冷鏈產品相關人士表示,由于預制菜市場的火爆,近期與此相關的速凍設備格外受關注。
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速凍設備行業規模為17.7億元(不含工程收入),同比增長25.8%。預計2022年增速會有所放緩,但依然會保持10%以上的良好增長。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