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互聯網安全中心發布“網購先賠”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360共收到6272例用戶舉報網購欺詐案例,人均經濟損失達到1133元,虛假購物、網上兼職、游戲交易、話費充值、虛假團購、網購木馬、虛假票務、視頻交友、網上博彩和投資理財成為當前最常見的十大騙局。
虛假購物騙局“最流行”
商報記者從360公司了解到,根據360“網購先賠”服務統計,虛假購物網站是用戶舉報最多的網購騙局,占比達到36.0%;其次是淘寶“**”等網上兼職詐騙,受騙者比例達31.4%。在虛假購物騙局中,超級網銀授權支付今年首次被不法分子惡意利用,通過聊天消息發送網銀官網的授權支付鏈接,如果用戶不熟悉授權支付的規則,就會被騙子完全控制自己的網銀賬戶,有用戶因此被騙近11萬元。
對此,360安全專家石曉虹博士指出,隨著安全軟件對釣魚網站的防護策略不斷升級,當下的網絡欺詐形式開始轉向人工騙術和技術手段相結合的趨勢發展,受騙用戶極易陷入多重陷阱騙局中,很多正規電商網站和網銀的功能也被不法分子惡意利用。同時,虛假理財、服裝批發、視頻交友等新鮮騙局也在二季度頻繁涌現,網購欺詐的總體風險明顯升高。
90后青年最易上當受騙
360方面介紹,針對網購受騙者反饋統計,此類網民平均年齡為25.3歲,90后以49.2%的比例成為最容易被騙的網購群體。80后、70后的受騙用戶比例則分別為39.5%和8.4%。此外,從地域分布上看,廣東、山東和江蘇仍是二季度網購欺詐高發地區,報案數量占全國總數的 13.0%、8.0%和7.0%。360“網購先賠”本季度共收到813例來自廣東的用戶反饋,較一季度增長超8倍,廣東也連續兩個季度“蟬聯”榜首,成為全國最大的網絡欺詐重災區。
該公司另據統計,在所有網購被騙用戶中,男性占66%,女性只有34%。專家認為,女性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自己熟悉的電商網站購物,受騙概率較低。而男性消費者網購行為相對更活躍,容易落入騙子設置的陷阱。
網上兼職黑色產業規模大
據介紹,根據不同詐騙類型的用戶損失金額匯總統計,網上兼職詐騙總金額在二季度達到234萬元,在所有詐騙類型中數量最多;其次是虛假購物和游戲交易欺詐,消費者損失總額為217.6萬元和59.5萬元。對此,石曉虹指出,以90后大學生為受害主體的兼職騙局,開始結合“網銀劫持木馬”、“授權支付”等多種技術手段不斷翻新升級。騙子通常先在聊天群、網絡論壇等處發布虛假招聘信息,誘騙應聘者購買充值卡、游戲點卡等虛擬商品,謊稱給網店“*信用”后會連本帶利一起退錢給應聘者,而實際上,騙子在得到充值卡密碼后,會編造各種理由拒絕返款,并借機反復誘騙應聘者購買商品或洗劫網銀,并已形成規模龐大的黑色產業鏈。
商報記者還了解到,二季度新出現的投資理財騙局報案數量有11例,人均損失高達3萬多元,成為“最吸金”的新型網絡欺詐形式。本季度單筆最高受騙金額30萬元的案例,就是有消費者輕信搜索引擎競價排名鏈接,將資金不斷匯入理財詐騙網站的賬戶,不久后該網站就無法打開,理財資金也血本無歸。
提醒
構筑網購“防火墻”
對于目前釣魚、木馬和人工欺詐等多種手法的騙局越來越多,過程也日益復雜、環環相套。
360安全專家石曉虹博士建議,消費者網購時提高安全意識,謹記以下“四不”:即不輕信網上的低價、色情或高額投資回報的信息;不相信“卡單”、“掉單”等騙子偽造的交易失敗假象;不輕易關閉360安全衛士等安全防護軟件;不接受來路不明的“客服”人員提出的任何充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