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資本界種種吸引眼球的舉動,折射出行業的種種變局。但無論市場上的主角怎樣變換,核心依然在于誰能提供出更有競爭力、體驗更好、安全更有保障的創新產品,從而把用戶真正“握在手中”
百度收購糯米,蘇寧收購滿座,京東IPO,南京商圈網收購麥考林,阿里巴巴收購高德地圖,凡客獲得第七輪融資……春節長假前后,電商資本界風起云涌,諸多知名企業先后改換門庭,筆筆動輒過億元的大買賣看得人眼花繚亂。
沒有什么比真金白銀的投入,更能作為行業和企業未來的發展動向的“風向標”和“指南針”。這些吸引眼球的舉動折射出我國電商行業的種種變局。
變局之一,行業集中度迅速提高,整體成長趨穩。我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在2010年到2012年間保持著平均70%以上的超高速增長,但在2013年,這一增速已回落至42%。隨著網民網購習慣的養成和網絡購物環境的逐漸成熟,網絡購物市場也開始進入“深耕期”,這也正是京東選擇此時上市、凡客盡力一搏的重要原因所在。一旦錯過了目前的高速增長,那么對投資者所講的“中國故事”吸引力顯然會大打折扣,從而直接影響到其估值。從另一方面來說,隨著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巨頭在電商和移動電商的布局更為深入,垂直電商的流量劣勢將更為明顯地體現出來,而與巨頭“短兵相接”則意味著更多市場推廣費用投入,這也使它們必須用盡渾身解數,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變局之二,線下企業對線上業務的切入更為堅決,同時產業鏈條不斷拉長。無論是蘇寧收購滿座,還是有南京零售業背景的商圈網收購麥考林,都意味著線下企業已不僅僅將自己對網絡購物的“胃口”局限于將線下業務搬到線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O2O(從線上到線下)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線下零售企業在與線上電商巨頭的抗衡中逐漸體現出獨特的優勢,其業務線也在不斷豐富,在售賣產品之外,包括團購、優惠券、整合營銷、第三方電子商務配套等增值服務都開始被納入麾下。為了迅速填補技術、經驗和人才儲備不足的“短板”,線下企業的直接收購也在情理之中。
變局之三,巨頭們業務整合力度將進一步加強,圍繞移動互聯網電商應用,它們的競爭力度再次升級。如果說2013年BAT三巨頭還在各自“招兵買馬”,步步為營地建設著自己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那么從2014年伊始,火藥味則特別濃烈,通過微信紅包,騰訊大膽挑戰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移動支付,而阿里巴巴則通過收購高德地圖直指百度作為自己移動互聯網戰略核心的位置服務……隨著巨頭們的移動電商生態系統逐漸通過收購與投資形成閉環,和中小開發者通過開放平臺加入流量分享,這將直接催生更多創新移動電商應用場景,從打車、團購、餐飲到線下購物,O2O顯然將迎來跨越式發展的一年。
各有各的主意,各打各的算盤。伴隨著一系列“名花有主”和“塵埃落定”,我國電商未來的面貌也逐漸“眉目清晰”。但無論市場上的主角怎樣你方唱罷我登場,其核心依然在于誰能提供更有競爭力、體驗更好、安全更有保障的創新產品,從而最終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渠道。也就是說,誰把用戶真正“握在手中”,誰才能贏得電商的未來。
更多關注甩手新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