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出臺《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其中新增的第16條表示,消費者有權七日內無理由退貨。該新增內容引發了熱議。專家對此表示,七天無理由但不是意味著無條件。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吳景明教授表示,對于新消法,無論是從事網絡交易的商家還是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都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認識,七天無理由但并不是意味著無條件。
他指出,條款限定了退貨商品的范圍和種類:消費者定作的、鮮活易腐的、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交付的報紙、期刊等數類商品不能退貨。退貨商品要看性質和交易時雙方的約定,例如內衣褲之類的貼身衣物等商品也不適用于退貨。除此之外,還有兜底條款,比如商品必須在保持完好的情況下才能退貨。
對于賣家所關注的退貨郵費問題,吳景明指出,在賣家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往返郵費都應該由消費者承擔,這也是為了避免消費者濫用權利。
淘寶網最高可設置15天退貨
據了解,包括天貓、淘寶在內的淘系交易平臺此前已經就上述管理條例做出相應的規定和具體執行。今年1月,淘寶網發布公告,將執行已達6年的7天無理由退換貨服務升級為退貨承諾交易約定,賣家最長可設置15天退貨,進一步提高消保級別。淘寶網工作人員表示,包括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各種消保措施,其實早已在淘寶、天貓實行了很長時間,例如假一賠三、品質承諾、發貨時間等,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有多種選擇。
網絡賣家反應激烈
即將執行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讓很多網絡商戶大呼不公平,為什么很多線下實體店都做不到無理由退貨,而要求網絡賣家來履行這個承諾? 如果要對網絡購物實施如何嚴格的規定,那么對線下實體店是不是也應該一視同仁?
淘寶店主謝女士認為,她特別擔心有消費者會因為管理辦法的出臺而陷入盲目的選擇,覺得“反正能退貨,先買來試一試”,買件衣服穿幾天再退,這對商家是很不公平的。而淘寶賣家jiaen9999說,有惡意消費者退回來的貨根本不是自己店的商品,而賣家卻要深陷不執行七天無理由退貨的尷尬中而委曲受罰,這樣的情況誰來管。
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務委員許為鋼曾表示,七日之內,不談理由,只要想退貨就可以退貨,這樣不太合適。雖然充分體現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但是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經營者和消費者是在自愿、平等、誠信的基礎上進行交易活動,有所抵觸。
中國法學會會員王智表示,線上線下商品同條件容許消費者有一定的“后悔期”出發點是好的,但現實中一些線下實體店商品交易,都面臨“七天無理由退貨”難,更何況網店。
網絡購物成百姓生活重要方式
近年來,中國老百姓上網購物的習慣逐漸形成,隨著無線寬帶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網絡購物的隊伍中來。根據麥肯錫去年做的一份《中國網絡零售革命》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網購規模預估將達到25000至40000億元,據保守估計其規模將是2011年的3.5倍。與此同時,智能手機使得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用戶跨越了之前固網寬帶時代的局限,直接進入到移動購物時代,釋放了購買力,也在進一步擴大網購用戶基數。以支付寶錢包數據為例,2014年春節期間支付寶手機支付超1億多筆,手機支付占所有支付寶支付的比例高達52%,7天內,5000多萬支付寶用戶足不出戶,通過手機完成購物、生活繳費等方方面面的行為。
淘寶網總裁張宇表示,網絡購物市場越來越發達,對現有法律和電子商務平臺管理能力的挑戰也就越來越大。對于全國人大修訂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國家工商總局出臺《網絡交易管理辦法》,淘寶網表示歡迎。正是由于法律的完善,才能進一步確保網絡購物市場的誠信和健康發展。需要指出的是,實施了網絡購物7天無理由退貨的措施后,網購這種形式將會更加便捷可靠,而消費者也會對網購建立起更強的信任感,由此推斷,網絡購物將迎來更寬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