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最大網紅孵化基地”落網
做網紅帶貨,輕輕松松月入過萬?發財夢常有,但天下哪有那么多的一夜暴富。
近年來,網紅經濟成為賺錢風口,市面上涌現出各種網紅孵化基地、MCN機構,用來培訓達人網紅,積攢粉絲流量,為以后的短視頻、直播帶貨鋪路。
由此,圍繞網紅孵化的利益鏈條漸漸形成。但與此同時,這也給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機。
一團伙打著“西南地區最大網紅孵化基地”“成功孵化百萬粉絲網紅”的虛假旗號,以“漲粉”“帶貨能獲取巨大利益”為誘餌,在網上誘騙錢財。
根據某位受害者透露的細節,該團伙主要通過短視頻平臺尋找目標,宣稱只要499元就能提供無限量直播培訓教材,但結果只是給賬號增加了一些“僵尸粉”,收益也不高。
之后,該團伙還會繼續以升級服務、特價活動、“開通藍V”、“參與返基金10萬元活動”等理由誘騙費用。
今年2月,四川省象山縣公安局組織200余名警力打擊這起“網紅孵化”新型電詐案件。
最終抓獲犯罪嫌疑人130余人,當場扣押涉案手機189部、電腦145臺,凍結銀行卡200余張、凍結資金1000余萬元,涉案金額流水達1.8億元。
法治日報
網紅經濟的興起,無疑為許多人描繪了一幅輕松賺取豐厚回報的美好圖景,然而,現實往往并非如此簡單。
一方面,的確有一部分人通過專業培訓、精心運營,成功躋身網紅行列,實現財富積累;但另一方面,這一領域也滋生了諸多詐騙陷阱,不少不法分子利用人們對“一夜成名”、“快速致富”的渴望,打著“網紅孵化”的幌子進行電信詐騙。
此次曝光的“西南地區最大網紅孵化基地”就是典型案例。其詐騙手段之狡猾、涉案金額之龐大,令人震驚,也揭示了網紅經濟背后暗藏的陰暗面。
認清現實,網紅帶貨沒那么容易
著名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提出過兩個預言:“在未來,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在未來,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
如今這些預言正在“實現”。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在網絡上突然爆火,例如去年的“挖呀挖”黃老師、秀才、于文亮、聞神……。
也正是因為這些普通人走進大眾視野,甚至賺的“盆滿缽滿”,引得更多人眼熱網紅生意。
有商機,就會有人想要嘗試,而在這種時候,往往缺一個理想的“引路人”。至此,網紅培訓孵化生意應運而生,助力更多普通人圓夢。
就如同前段時間的“AI教父”李一舟,成為了第一批靠AI致富的人。僅僅靠售賣AI課程,就已經搶先一步割到了韭菜。不過在種種爭議之下,李一舟最終因為違規,被全網禁封。
被封禁前李一舟賬號
事實上,只要有人想要賺錢,想要出名,就會不斷滋生這樣的課程機構。
名利欲望的牽引下,很可能是萬丈深淵。普通人要想接住網絡上滔天的流量富貴,真的沒那么簡單。
去年4月,一首“挖呀挖”的歌詞火爆全網,捧紅了兩位幼兒園老師。其中一位黃老師漲粉近500萬,目前她的賬號粉絲量已超700萬;桃子老師最早發布的視頻,不過流量沒有前者高,目前粉絲量有200多萬。
兩位老師最后均選擇了離職,并投入到直播帶貨中。不過隨著熱度消減,帶貨成績也并不突出,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掉粉。
此前,桃子老師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自己每月直播收入僅千元,辭職后并沒有飛升,時常在精神崩潰的狀態。黃老師甚至還被人造黃謠,對此黃老師也已經報警。
兩位老師都是因為一首歌而走紅出圈,確實獲得了很多流量和關注,同時也借此獲得了一定收益。但一旦熱度消退,流量的反噬也才剛剛開始。
另一個例子,是“反詐老陳”陳國平。正如黃老師、桃子老師離不開“挖呀挖”的成名之作,反詐老陳也離不開“反詐”的標簽。
陳國平早在2021年就開始走紅,當時的他還從事民警工作,在網絡直播連線中宣傳反詐,也因此迅速出圈。據報道,陳國平的一場直播中有網友*出333個“嘉年華”,價值約100萬元。
2022年,陳國平辭職,并開始在個人賬號發布內容、直播,但這引發了不少爭議。而辭職之后,“反詐老陳”的熱度就迅速下降,他也曾試圖通過吃播等形式吸引流量,但都效果不佳。
沉寂近兩年,陳國平今年直接喊話求職競聘協警:“如果敢用我、想用我、能用我的,可以和我聯系,去做協勤或者是返聘。”
但就在近日,陳國平開始在抖音賬號“老陳年農村生活”進行直播帶貨。數據顯示,當晚直播,在線人數達2萬人,一晚上的銷售額達10萬。
有人說,老陳終于不裝了,露出了真面目。網紅的盡頭就是直播帶貨。
如今來看,老陳還不甘于結束在網絡世界的淘金生涯,其直播帶貨的動作背后也肯定有著資本運作,但終于撕開了“反詐”外衣的老陳接下來又能靠什么繼續存活?
清朗整頓,網紅帶貨正在收緊
偶然的流量和持續的流量是兩碼事。流量來的快,去得也快,大多數普通素人的爆紅,往往缺少能夠持續發展的內核。
網友們的關注點會從一個熱點跳到下一個熱點,依靠單一化流量的網紅甚至活不過一個“冬天”。
行業如今也正在加強監管整頓。近日,我國針對直播帶貨推出了一項新規,將于7月1日正式施行。新規中有明確規定主播必須清晰地向消費者說明“誰在帶貨”以及“帶誰的貨”。
如今網紅直播帶貨泛濫的境況下,容易給人營造出有粉絲就能帶貨的虛假氛圍。甚至在一些MCN機構鼓動下故意編造虛假人設,通過直播售賣假冒產品。
網紅“涼山孟陽”“涼山阿澤”等網紅主播就是靠著“賣慘”打造貧困人設,博取同情,在網上迅速走紅,并收獲了大批粉絲。
去年警方通報,這些主播以“助農”為噱頭,直播帶貨假冒產品,非法牟利超1000萬元。近日法院對此案件宣判,有8人因虛假廣告罪被判刑。
直播帶貨需要門檻,這匹狂奔的野馬需要被套上韁繩。
今年抖音官方也發布了《關于開展“厚黑學”“偽成功學”專項治理的公告》,表示將專項治理“自媒體”炒作社會焦慮,無底線吸粉引流牟利問題。
一些自媒體利用人們追求速成的心理,刻意策劃內容和矩陣號,將成功路徑簡化、套路化甚至“厚黑化”,并通過私董會、培訓班等變現。
所謂噱頭滿滿的“網紅孵化基地”,也只不過是被精心打造的陷阱。人們想學網紅帶貨割韭菜,殊不知自己也成了別人鐮刀下待割的韭菜。
還是那句話,天上不會掉餡餅。任何職業的背后都需要汗水的澆灌,網紅亦然。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