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加速布局電商,成立獨立部門
京東開始送外賣,拼多多突然搞快遞,淘寶也在做閃購,這年頭的互聯網大廠,好像都熱衷于“做副業”,就連騰訊也不例外。
近日,騰訊在公布一季度財報的同時,傳出了對微信事業群(WXG)組織架構進行調整的消息,宣布正式成立電商產品部門。
騰訊發布的全員信中,有幾大重點內容。
其一,電商產品部門負責微信內交易模式探索,加速發展交易基建及交易生態,運營微信交易新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要搞電商閉環,讓用戶直接在微信平臺內部完成電商交易。
其二,電商產品部門由原微信開放平臺基礎部負責人曾鳴擔任負責人,全面負責部門業務及團隊管理工作,直接對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匯報。
其三,開放平臺基礎部更名為開放平臺部,負責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產品的策劃、研發和運營工作。
其四,開放平臺部由杜嘉輝擔任負責人,全面負責部門業務及團隊管理工作,向曾鳴匯報。
圖源:微博
消息一出,迅速引發網友熱議。人們紛紛猜測,在這個時間點突然成立正式的電商產品部,看來騰訊還是忘不了它那個電商夢,已經打定主意要大展拳腳了。
隨著輿論持續發酵,騰訊管理層也出面回應這件事。騰訊總裁劉熾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這只是一個小調整,不必對此過度解讀。
據他透露,微信電商團隊最初是從開放平臺部門孵化出來的。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開放平臺部門規模不斷擴大,現在公司正式將兩者分開,使電商團隊成為一個獨立部門。
他還特別提到,微信電商團隊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層人員并未發生變動,仍由同一位管理者負責。
盡管騰訊管理層聲稱此次調整并非什么大變化,但客觀來看,成立獨立的電商產品部,可能會成為微信在電商領域的又一次關鍵落子。
過去,騰訊的電商策略主要是為京東、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臺提供基礎設施(如小程序、支付功能),但此次成立獨立電商部門,意味著微信或許已經不再甘心充當一個純粹的“流量入口”,而是意圖轉向深度參與交易環節,構建閉環生態。
更進一步想,新的電商產品部門今后可能會整合微信內分散的電商場景,比如小程序商城、視頻號直播帶貨、社群團購等,來探索社交電商新路徑,深度挖掘微信14億月活用戶的消費潛力。
一旦成功,微信電商所能取得的成就,恐怕會超越我們的想象。
2.騰訊搞電商,越挫越勇、永不言敗
騰訊的電商夢,其實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21世紀頭幾年,騰訊就已經在電商領域邁出了探索的步伐。那時的騰訊,主要發力自營電商。
2005年,騰訊上線電商交易平臺“拍拍網”。依托騰訊QQ數以億記的龐大用戶群體和驚人流量,拍拍網發展速度很快,只用短短一年的時間,就已經能跟淘寶并肩,和易趣、淘寶一同被稱為中國三大C2C電商平臺。
2011年,騰訊上線B2C電商平臺“QQ網購”,與拍拍網互相獨立。當時,QQ網購對標天貓,目標客群定為關注商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的中高收入人群,并且整合了易迅、珂蘭鉆石等垂直電商,發展勢頭一度十分驚人。
然而,沒過幾年,騰訊電商與京東宣布建立戰略合作,拍拍網和QQ網購的電商和物流部門全部并入京東,QQ網購正式更名為京東網購。再之后,京東關閉拍拍網。騰訊在電商領域的兩次早期嘗試,就此均以失敗告終。
經歷過挫折的騰訊,沒有徹底退出電商領域,而是轉變了路子,開始對各大電商平臺進行戰略投資,構建電商聯盟。2014年以后,騰訊陸續投資了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美團等多家電商平臺,以微信生態對這些平臺導流。
事實證明,騰訊的眼光非常敏銳,它投資的京東、拼多多成為了國內電商行業數一數二的優勝者,美團成為了本地生活市場的霸主。單純從投資的眼光來看,騰訊是十分成功的。
在與各大電商平臺進行合作的同時,騰訊也開始發力去中心化的電商基礎設施。2013年,上線微信支付,為電商交易提供底層支付支持;2017年,上線小程序電商,允許商家自建小程序店鋪、運營私域。
之后,騰訊放出一個王炸:上線視頻號小店與視頻號直播帶貨功能。
被馬化騰評價為“微信最亮眼的業務”“全場的希望”的視頻號,扛起了騰訊電商大旗,近年來在電商領域動作不斷。
自2023年6月以來,視頻號小店先后上線運費險、帶貨邀約、達人廣場、優選好物、新人開單、虛擬號等各種功能,一邊大力優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一邊大力扶持商家和帶貨主播,并收獲了一定成效。
去年8月,視頻號小店正式升級為微信小店,擴展了多渠道賣貨、小程序跳轉、搜索發現三大功能。那之后,微信小店全面接入了微信生態內的各大核心場景,商家的店鋪和商品信息可以在公眾號、視頻號、小程序、搜一搜等各種微信場景上展示出來,大大增加了商品曝光度,拉動商家生意增長。
圖源:騰訊官方公告
縱觀騰訊這么多年來的布局,可以看到,盡管建立自營電商的嘗試沒有成功,但騰訊電商通過投資與生態協同,形成了獨特競爭力,時至今日依然在電商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3.騰訊電商未來的路還很長
說回微信建立電商產品部,這件事無疑是對外界釋放出了一個重大信號:騰訊依舊十分重視電商業務,并且仍將持續不斷地投入。
我們不禁要問,騰訊做電商,勝算到底有幾成?
如果騰訊未來繼續在電商領域充當一個“基礎設施與支付方案提供者”的角色,那么它依然具備巨大的優勢。微信強大的社交流量與私域運營能力,能輕而易舉地打通電商種草環節,為商家帶來各種便利與機遇,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多購物的選擇。
但如果騰訊未來有再度發力自營電商的打算,那么它將迎來的挑戰,恐怕就會艱難許多了。
一方面,相較于阿里體系完備的菜鳥網絡以及高質量的京東物流,騰訊電商起步較晚,供應鏈與履約能力不足,這勢必會影響到生意的開展。畢竟,供應鏈和物流,都是電商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當今的電商行業已經走過了增量時代,來到了存量時代,競爭格外激烈。就連深耕電商行業多年、已經建立了牢固護城河的淘寶、京東、拼多多,如今都在為了新增長曲線而大搞傳統快遞電商之外的其他業務。騰訊在這樣的情況下擠進幾乎已成紅海的自營電商市場,勢必會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
總的來說,騰訊電商正處于加速跑階段。憑借社交流量紅利,騰訊做電商具備先天優勢,其技術力與產品思維也不容小視。但如果想要和淘寶、京東等巨頭正面交鋒,那么騰訊還需要深耕供應鏈和物流、突破更多壁壘。
騰訊電商未來的路,還很長。今后它能取得怎樣的新成績,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