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內的兩大電商都在美國上市了,京東先是5月份搶在阿里巴巴之前上市,雖然在速度上是跑贏了里巴巴,但是在上市的成績上來看,京東上市后市值接近300億美元,阿里巴巴上市后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差距表明阿里上市的成績遠比京東的要好。
國內本土電商競爭雖然激烈,但是大體的格局已經基本穩定。阿里巴巴和京東這兩大電商之間的競爭由來已久,同樣是今年五月份上市的京東市值接近30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上市后市值卻高達2314億美元,幾乎是京東市值八倍之多。
這些和我們究竟有什么關系呢?簡單來說,阿里巴巴上市會造成京東股價下跌。根據彭博社收集的數據顯示京東自2009年開始就沒有公布過年度凈利潤,也可以說京東不怎么掙錢。而作為電商平臺,京東商城在經常網購的消費者群體中口碑比起淘寶要好一些,尤其是在配送貨物和售后這方面。
但從今年開始也許有的朋友會發現京東做活動力度已經不如從前,售后服務關卡也變的相當嚴格,據內部人士透漏說是京東希望從今年開始盈利,因此各方面都開始加以控制。我們普通消費者,最喜歡看到的是商家之間大打價格戰,不過由于低于成本的銷售方式根本不為法律所允許,因此我們以低價格買到的商品在一定意義上并非占了便宜。
京東希望盈利,必然要從消費者身上下手,阿里巴巴盈利渠道顯然比京東要多。股價的下跌,也許會影響到京東以后的經營方式,是繼續保持與淘寶之類平臺的競爭力還是逐漸走向少數人的消費平臺?路,由京東自己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