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的“海淘族”已達1800萬人,預計到2018年將增至3560萬人,年消費額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內地的“海淘族”已達1800萬人,預計到2018年將增至3560萬人,年消費額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在巨大的需求之下,國內許多專業的海淘網站興起,與此同時國內的多家電商也在今年紛紛增加海淘的業務。
國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將全球化視作其上市后的第一個熱點,在今年“雙十一”期間喊出“買遍全球、全球可買”的口號。旗下天貓國際、淘寶海外、速賣通等三個平臺首次參加“雙十一”,意圖讓全球人民參與這場電商狂歡節。
一號店也在“雙十一”期間正式上線“1號海購”項目,通過保稅進口模式將海外優質商品引入國內。
順豐優選的海外代購網站“優選國際”也于11月11日正式上線,聚焦于食品領域,選品標準為優質、差異化、高附加值,如奶粉、保健品等,這些都是海購的熱門品類。
有意思的是,亞馬遜中國在今年“雙十一”也是主打國際品牌,于“雙十一”期間開通亞馬遜全球六大站點直郵中國的服務,中國消費者將有機會選購來自歐美等8國的8000多萬種國際商品,并享受美國同步價格。
事實上,涉足海外購物的電商遠不止上述三家。早在“雙十一”之前,京東便上線海外購,蘇寧易購、聚美優品、唯品會也都謀劃其海外購物業務的布局。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將國際化定位為京東2014揚帆遠航的五大計劃之一,并宣布加速國際化進程。在進口海淘方面,京東海外購就是國際化定位的一部分。京東的海淘業務采取招商模式而非京東自營,引入的商家大部分為海淘代購商,與阿里巴巴的淘寶全球購類似。
蘇寧在海淘方面布局更深。2013年“雙12”期間,蘇寧與海淘平臺洋碼頭聯合推出“全球購”活動,正式進軍海淘市場。其旗下母嬰電商紅孩子也直接與國際母嬰中國總代理商合作,推出了“母嬰海外購”專區。此外,蘇寧還嘗試組建了專業的買手團隊,在中國香港、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地進行商品采購,以拓展上游供應鏈。2014年中旬,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免稅連鎖店Laox以第三方身份入駐蘇寧,助推蘇寧的日本代購業務。
除了這些電商外,不少為電商解決供應鏈和金融問題的物流與支付企業,也開始了跨境電商的嘗試。
韻達于今年9月和11月分別開設其美國與德國分公司,并借此機會上線了其海淘代購網站“易購達”。據悉,易購達既從海外廠商直接采購,也將采取店鋪招商入駐方式發展。
遞四方則是一家國際物流、海外倉儲服務商,其旗下擁有轉運公司“轉運四方”和海淘網站“海淘城”。和“易購達”不同,海淘城定位于“全球品牌海外購物資訊平臺”,主要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海淘導購服務。
還有一家特別的海淘企業——中國銀聯。2013年2月,銀聯上線了海購跨境網購平臺,為銀聯卡持卡人提供商戶導購、頁面翻譯、跨境支付以及物流通關等服務。2014年9月,銀聯對海購平臺進行了升級,通過整合代購服務商、跨境物流商、保險公司等,不僅為海淘族提供便利的跨境物流和支付服務,還為不會海淘的消費者提供代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