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做好微博營銷很重要
時間:2013-05-02小編:甩手掌柜人氣:510
新浪昨日宣布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發行優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后總股份約18%。阿里還獲得增持新浪微博股份至30%的許可。這也意味著今年國內互聯網界最受矚目交易塵埃落定,新浪微博暫時不必為盈利問題發愁。
不過,阿里巴巴戰略入股新浪微博一事并非完全利好。一位投行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戰略入股新浪微博一事對阿里巴巴是利好,有助于阿里巴巴搶占互聯網入口,但對新浪微博來說,僅僅是短期利好,長期問題依然未解決。
上述人士指出,新浪擁有5.86億美元,使得新浪微博2到3年內不必為盈利過度商業化,新浪CEO曹國偉暫時保住了地位。但新浪微博更應該和百度合作,阿里不是以技術擅長的公司,長期來看,新浪微博產品和技術短板依然存在,外界威脅未能解除。
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還帶來另一影響,即新浪微博可能成大號的美麗說,充當淘寶的導流量平臺,問題是,其他電商公司如京東、易購、騰訊旗下電商易迅等可能會有疑慮,是否繼續與新浪微博大規模合作將有很大懸念。
從現實角度來看,阿里選擇與有著巨大流量和用戶,而且在移動端做得不錯的新浪微博結盟是一筆很好的生意。阿里巴巴搶占了一個重要入口。對百度來說,顯然又失一城。百度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投資太偏保守,導致錯失太多機會。
新浪微博是短期利好
過去兩年來新浪微博飽受質疑,不斷有網友質疑新浪微博內容質量出現下滑。有媒體曾尖銳指出,新浪微博頑疾在于業務模式過于單一,且缺乏技術驅動力。盈利壓力迫使微博業務初具規模就迅速推行商業化,阻礙產品創新,并降低用戶的喜愛程度。
在新浪微博商業化過程中,微信的快速崛起讓新浪微博失去往日風頭。截止2012年9月30日,微博用戶數量達4.24億,但平均每天活躍用戶僅為4230萬,活躍用戶僅占用戶總量的10%左右。新浪CEO曹國偉坦言,新浪微博受微信影響。
對于新浪微博來說,其實更需要技術和產品提升,選擇百度入股比選擇阿里巴巴入股價值高很多。騰訊科技獲悉,新浪微博尋求戰略入股一事,由新浪CEO曹國偉直接負責,對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微博)和CFO蔡崇信。阿里戰略投資新浪微博交易醞釀了半年,期間經歷了46次談判。其中,百度也考慮入股,最終百度錯失這一機會。
從想象空間來說,阿里入股新浪微博最大的想象空間是雙方賬號打通,每個新浪微博(淘寶、支付寶)的ID,以后不僅能夠發微博,還具有更強交易能力。這將遠超過之前“新浪微博導入淘寶流量在美麗說、蘑菇街之后排在第三”這樣簡單的流量意義。
阿里和新浪微博業務層面早已探討深度合作可能性。日前新浪微博與淘寶合作上線“櫥窗推薦”產品,基于微博用戶社交關系和興趣圖譜進行商品推薦。這也是新浪微博在商業化上做出的嘗試。
阿里巴巴和新浪也對合作持樂觀態度,稱雙方在用戶賬戶互通、數據交換、在線支付、網絡營銷等領域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數億微博用戶與阿里巴巴數億消費者有效互動的社會化電子商務模式。這一合作預計三年內給新浪微博帶來3.8億美元營銷和社會化電商收入。
不過,新浪微博本質問題并未獲得解決,即如何能提供更好內容,百度搜索能力顯然可解決很多問題。以實時搜索服務為例,用戶通過百度查詢新聞、突發事件、熱門話題等關鍵詞,百度在新浪微博數據中進行實時匹配資源,并在搜索結果頁面顯著位置呈現相關內容。
這還僅僅是站外搜索,如果百度戰略入股新浪微博,也可以極大豐富新浪微博的站內搜索,包括移動端的內容都可獲得極大豐富。百度還擁有百科、貼吧、知道等內容,對于微博內容質量不斷下降的新浪微博來說,無疑會是提升。
阿里巴巴還醞釀獲得更多新浪微博股份,此次談判過程中存在分歧,也在于阿里希望全盤收購新浪微博,而新浪方面則希望阿里只是以戰略投資者身份進入,并在業務層面與阿里深度合作。阿里巴巴這一意圖無疑將讓阿里競爭對手對新浪微博心生顧慮。
PPTV公司CEO陶闖(微博)就表示,京東、蘇寧易購、騰訊旗下電商易迅等電商很可能會減少對新浪微博的投入力度,轉而去繼續尋求其他的互聯網入口流量,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流量。這對新浪微博顯然會是損失。
百度失意移動互聯網
阿里巴巴最近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布局不斷,從自身具備多個客戶端持續發力,到屢有傳出的并購傳聞,可清晰看出,阿里巴巴集團關于移動互聯網的思考和戰略展開,可能圍繞3個脈絡:從PC端轉移過來的無線購物(流量、數據),從購物殺入生活圈,圍繞生活圈所打造的應用場景,為完善應用場景而搭建的流量入口。
阿里巴巴戰略投資新浪微博顯然是一個好生意,阿里可以通過新浪微博吸引更多來自移動端的流量,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此外,新浪微博進入阿里生態系統之后,阿里巴巴能夠掌握和了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數據,并且進行很好的數據化運營。
這也是8000萬美元收購友盟后,阿里巴巴又一投資案例。值得強調的是,這可能只是阿里巴巴集團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布局的開始。基于其移動戰略需要和豐沛的資金實力,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并購或入股案例發生。最近一個月內阿里巴巴收購UC案子很可能完成。
當前騰訊擁有微信、阿里又通過系列收購,迅速在移動、社交、移動平臺和入口補足缺口,這也讓外界越來越對百度感到擔憂,同樣是互聯網三巨頭,百度移動互聯網布局明顯落后。在錯失新浪微博后,又將錯失UC。
UC盡管走下坡路,依然有并購價值。數據顯示,UCweb擁有主流手機瀏覽器月度用戶71.2%覆蓋率。UC瀏覽器在海外擁有1億用戶。對百度來說,其移動端約20%流量來自UC。UC也鐘情與百度,卻因估值問題達不成一致,最終卻被阿里“攪黃”。
云云網CEO劉駿就曾對騰訊科技表示,阿里巴巴在董事會擁有席位,當初投資UC顯然有戰略層面的考慮。從流量角度說,阿里屬于流量下游,希望流量上游越豐富越好,肯定不希望百度將上游流量全部控制住。
失去UC也意味著百度很可能會失去重要的流量來源。百度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明顯呈保守狀態。一位投資人不客氣的說,李彥宏的眼界讓百度錯失很多移動互聯網的機會。比如,百度也是友盟潛在收購者。相比阿里巴巴,百度更應收購友盟,這也在于友盟擁有的數據能和百度搜索業務更無縫的連接。百度對友盟拋出的橄欖枝一直無動于衷,最終阿里巴巴“橫刀奪愛”。
上述人士指出,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錯過太多機會,百度更樂于構建防御體系抵御360進攻,如百度愿意花費3500萬美元收購,但點心其實就是一大堆的應用,有點華而不實。相比而言,友盟掌握超過10萬移動應用的數據,這對百度移動搜索來說價值更高。
“收購友盟顯然對百度有更超前價值。”一位創業者談及百度投資策略時豪不客氣的說,百度在移動端布局已經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