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高回報的微信市場

我有個哥們兒在朋友圈賣東西,開始的時候完全沒人搭理他,但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每天堅持上貨、拍照、修圖、發到朋友圈,堅持了整整三個月,終于有了回報——所有人都把他拉黑了。

這是我在自己朋友圈看到的一個笑話。這個笑話是想說,幾乎每個人都煩自己的朋友圈出現賣東西的人。因為大部分人希望自己的朋友圈是好友的動態信息而非商品廣告信息。

但幾乎每個人又都十分相信朋友圈里給出的商品信息。理由很簡單,朋友圈都是自己認識的人,大部分是朋友同事和同學,這些人推薦的商品信息,至少你敢買。因為背后是你朋友的信用在背書。

所以微信朋友圈對做生意的人來說,是個很有意思的市場。這個市場的特點是高風險但也高回報。

說高風險,并不是說如果你每天發商品信息,最后真的會被所有人拉黑。拉黑意味著斷絕朋友關系。大家不會輕易這么干。但如果你真的每天發產品廣告,你的朋友們應該會做一下微信功能設置——不看你的朋友圈信息。這樣不至于跟你撕破臉皮。

說高回報,是因為如果你經營的好,在恰當的時候讓大家看到恰當的商品,大家肯定愿意買單。

既是朋友,又是商人,這是在朋友圈售物的“微商”群體們的雙重身份。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一個微商。他是在互聯網上賣白酒的。2013年8月8日,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的劉鐵男,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我這個朋友在這天發了一條朋友圈信息,大概說的是巨貪被抓,值得慶賀,中央反腐敗抓到的老虎級巨貪越來越多,貪官們不敢大吃大喝了,白酒生意不好做了,價格下跌了。為了慶祝劉鐵男被抓,他決定拿出幾百瓶白酒來促銷。希望大家能捧場幫幫他提升一下銷量。

一天之內,白酒全部售罄,銷售額20萬元。朋友嘗到了甜頭,過了幾個月之后,利用國慶節的概念,再次拿出一千瓶酒來做促銷,但由于沒有“劉鐵男”的概念,一天只賣出了幾十瓶。

“在微信上做生意,就跟撞大運一樣,跟在線下做生意太不相同了?!蔽业倪@個朋友感慨說。

 

微信營銷熱潮

“微商”群體有的是從淘寶等平臺遷移到微信的。在淘寶上做生意的廣告成本越來越高,在微信上成本要低得多。很多淘寶賣家在微信設立了一個公號,訂閱戶可以通過公號提供的商品鏈接跳轉到該賣家的淘寶店鋪。不過,阿里巴巴已經屏蔽了這些店鋪的鏈接。

還有一些“微商”是微信上土生土長出來的店家。為此,誕生了大量的微信技術公司,專門給企業做微信的服務號。一些技術好的公司,做出某個行業的微信模板,以幾千元批量賣出。

微信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另外一個淘寶。阿里巴巴的人諷刺說,微信取代淘寶成為了水貨假貨的平臺。

一些大公司的品牌部和市場部都在爭奪微信的所有權。有些公司更先進, 直接成立了社會化媒體部門。一時間,微信營銷成為神話。

微信的電商生態圈已經成型。作為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上的“王”,微信在2013年8月5日推出微信5.0版本,開始了商業化第一步。開通了微信支付,上線了微信掃購。沒多久,微信又上線了“我的銀行卡”功能,放入了雙11精選商品欄目,并在雙11結束后保留下來了這個頻道。

目前微信已經把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的工作搭建的比較齊全了。微信貢獻了大量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按照易觀的數據,目前移動互聯網用戶是6億多。而微信目前就有4億的用戶。

此外,微信支付的出現讓移動互聯網的支付問題得到了更好的解決。只要你的微信綁定了銀行卡,即可在微信內、公眾號內、APP中,以及身邊隨處可見的二維碼,進行付款購買。

 

朋友圈適合做推廣平臺不適合做電商平臺

我自己也嘗試了一下在微信朋友圈做生意。

前不久我買了一副世界地圖,是手拼的那種,幾百個零部件,一個一個的拼成一副世界地圖,貼在墻壁上做電視墻壁紙。

我花了三個小時貼完。覺得很有趣。于是我下載了一個叫做“微店”的APP應用,把我的這個勞動成果拍照放到微店上。我是從淘寶店上買的這個地圖。我在微店上多標注了50元。把這個微店的商品信息轉發到了我的微信朋友圈。僅僅過了幾分鐘,就有好幾個人來問我在哪里買的。我說你干脆在我這里下單得了,讓我賺這50元錢。朋友卻不愿意了,說我想錢想瘋了,連熟人的錢都要賺。結果我只能把我購買地圖的淘寶店地址通過微信私聊方式告訴感興趣的朋友們。

這事讓我得出一個結論,微信朋友圈適合作為一個商品信息的推廣平臺,不適合作為商品銷售平臺。原因很簡單,中國生意場有句俗話,不做熟人的買賣。熟人來買東西,你不好意思賣高價。像我那個賣白酒的朋友,成功在微信上一天賣出幾百瓶酒的案例,是極少的個案。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PC時代的電商王者阿里巴巴正在加緊對移動互聯網的布局。淘寶和天貓的店主們,在微信朋友圈發商品鏈接,然后把用戶導入到天貓或者淘寶上。這條路已經被阿里巴巴堵死了。任何在朋友圈上跳轉到阿里巴巴的商品鏈接,最后都無法打開。原因很簡單,阿里巴巴不想讓微信在移動電商領域跟自己競爭。

此外,騰訊公司也不鼓勵微信用戶把朋友圈當做商場和集市。在騰訊看來,微信是一個社交平臺,而非電商平臺。但騰訊目前要布局移動電商,能依靠的平臺也只有微信了。

目前微信做移動電商的主要方式,一是跟騰訊旗下的電商網站進行合作。據騰訊公布的數據,2013年“雙十一”當天微信和易迅合作的“微信賣場”的成交超過8萬單,占易迅全站的13%。目前微信支付訂單額已經占到易迅訂單總額的5%以上。

二是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下服務通過線上攬客)服務,微信吸引商家設立公眾賬號。這其實也是國外類似微信的社交工具的通行做法,比如韓國移動社交工具KaKaotalk,已經開始向商家的公號全面收費。

所以,騰訊對于微信的電商問題,采取的是不鼓勵用戶做電商,而是自己來控制微信平臺電商業務的策略。就算微信愿意做流量分發平臺,也是給自己的業務輸送流量,比如微信上有專門的電商專區,是跟騰訊旗下的易訊合作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