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的皮鞋,一打開包裝就會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而且這種味道要很久才會消散,央視財經記者進行調查后發現,這些皮鞋普遍價格低廉,而這種刺鼻的味道其實就是來自粘合皮鞋的膠水,往往含有多種有毒化學物質。這種氣味,消費者都受不了,更別說那些天天在鞋廠工作的工人。

 

       2012年的那次“毒膠水”事件,廣州共有38例患者發生疑似職業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然而最近記者在調查后發現,兩年過去了,廣州很多無牌無證私人小作坊生產環境依然惡劣,毒膠水開始死灰復燃……

 

  記者跟隨“毒膠水”受害者梁堅來到了廣州市荔灣區橋中街河沙村,這里是廣州做鞋小作坊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在梁堅曾經打工的工廠,工人在用手工加工皮鞋,在門口都能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鞋廠老板告訴記者,由于生產廉價皮鞋,出廠價低,必須控制成本。膠水在做鞋的成本里占到了20%,一般達到國家標準的膠水要150多元一桶,他們只好買便宜的貨。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膠水的毒性物質,主要來自融化橡膠的溶劑。有毒和非毒的膠水,關鍵就看用怎樣的溶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正規溶劑型膠水里添加的溶劑是汽油,而小企業添加的卻是國家命令禁止的二氯乙烷等劇毒化學品。而成本差距高達50%。

 

  在廣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副院長劉移民告訴記者,這幾年從被確診的職業病來看,有機溶劑也就是毒膠水中毒已經占到總數的1/3。

 

  我們國家是制鞋大國,占全世界制鞋總量的60%,每年的用膠水量在40萬噸左右,其中85%都是揮發性有機物。揮發性有機物不僅會對人身體造成直接傷害,還會導致細粒子的產生,形成現在很普遍的灰霾。專家表示,若要推廣環保膠水,需要國家強制標準。央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