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4-04-17|[復制鏈接,推薦給朋友]
0
2665
醫患關系一直都很緊張,也是政府部門關注的大事,從古至今,醫患糾紛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患者得不到保障,醫生也總是受委屈。如何才能緩解這樣的關系呢?很簡單,醫生好不好、到底哪家醫生最好?老百姓說了算!
近日,網上一則“兒科醫生紅黑榜”的帖子引起了大家關注。自去年7月份開帖以來,該帖引起了10多萬人次的點擊關注,近300名年輕媽媽寫出帶寶寶看病的心得,指名道姓列舉了哪家醫院的兒科醫生醫術精、醫德高、口碑好;哪家醫院的兒科醫生亂開藥、態度差、醫術差,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眾多媽媽“持帖看病”。
所謂“醫生紅黑榜”,是患兒媽媽曬經歷和交流心得的產物,是經過時間洗禮慢慢發展演化而來的東西。它凸顯患兒媽媽對孩子的愛,希望找到最有醫德、服務態度最好的醫生,讓孩子早點兒康復,所以在網上曬經歷、交流心得,希望集大家的智慧,掌握信息,尋求優秀醫生給患兒看病。隨著時間推移,患兒媽媽們交流心得多子,意見開始集中了,“理想醫生”逐漸浮出水面,“不理想醫生”也被挑出來,成了網民眼中的“醫生紅軒榜”。
就當下而言,這凸顯人們對醫生醫德的焦慮,渴望監督醫生,希望建立一個民間評價醫生的機制,于是集體到網上曬經歷、交流心得。對此,到底妥不妥呢?筆者認為,患兒媽媽曬經歷、交流心得只涉及醫生的醫德、服務態度和下藥輕重問題,不涉及醫生個人隱私,不算違法。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社會道德力量。不過,它自來虛擬的網絡,但它仍屬于道德力量的一部分,應該正視它,而不是否定它。
從患者角度而言,就像評價網店一樣,終于握有話語權了,可以對醫生給“好評”或“差評”了,對醫生乃至醫院而言,成了被監督對象了。既然網民可以給網店點評,為何不可以給現實中的醫生進行點評呢?筆者認為,二者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鑒。從醫生角度而言,只要不涉及個人隱私,不進行人身攻擊,就應該接受患者及家屬的監督,有促于提升醫德、改進服務態度。從醫患關系來看,網民在網上發泄了,可以少些現實矛盾沖突,有利于紓解緊張的醫患關系,少些醫患互害現象,怎么不是一件好事呢?
樓主非常贊成這樣的行為,榜上有名才是好醫生啊!還記得原來一點小病去醫院,某醫生居然給我開了六百塊的藥,而且才三天份量,像這種醫生,必須絕對的給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