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幾何時,微營銷變的甚囂塵上,談論營銷反而變的俗不可耐。在年輕人眼里,營銷是工業時代的舊物件,類似于火槍土炮,而微營銷才是當下最時髦的粒子束武器,且不管它能否給予疲軟的市場致命一擊,但如此炫酷屌炸天的概念感,還是引來諸多人的評頭論足,甚至不少人因此而一夜暴富。
----------------
2.跟微博丶微信丶微淘丶微視類似,一個土了叭唧的舊名詞前,稍稍加一個“微”字,老母雞就頓時涅盤為金鳳凰了,微營銷也不例外,對此,我微笑了!按照金錯刀老師的推理,這算是典型的微創新,情同此理的還有“微戰略”,只是因為吆喝的人少,沒喊起來而已。瞧,這就是微營銷的產房,一個荒誕十足的滑稽年代,就因為換了頂帽子,就自詡藍天變綠了。
------------------
3.到底什么是微營銷?它是微博營銷和微信營銷嗎?如果是,那就代表把微博微信當成營銷工具了,意思是通過微博微信推廣品牌并賣貨唄,賣不了就是失敗,賣的好就叫成功。實際上呢?微博是傳播工具,微信訂閱號也是,朋友圈也是,群是聯絡感情丶混關系的,私聊類似客服。這種社交工具的本質還是媒體,他們是信息內容的交互和傳播平臺,如果非要跟賣貨掛鉤,似乎有點勉為其難了。但從短期結果上來看,微博微信確實在承擔了淘寶的角色,這也是微營銷高潮迭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
4.傳播就是銷售,假如這個邏輯行得通,該如何賣呢?聚焦微信來說,首先你的產品得給力吧,給力說的是產品要有特色,而不是價格怎樣,第二,賣給誰,當然是賣給通訊錄里的人了,這就要求通訊錄里的人必須精準,跟你的產品屬性有交集,而且量得足夠大。這可咋辦?按照市面上講的那些加粉方法,搞粉絲去吧,不厭其煩地嘗試,總能填滿你的通訊錄。產品有了,通訊錄里的人齊了,微信又是個系統平臺,按照“運營四把刀”的理論,只要再把團隊這個環節打造好,營銷閉環就成了。微營銷,就這么個套路。
--------------------
5.不得不說,在社交平臺上賣東西,就跟光腳踩刀刃似的,真心苦逼!因為光賣貨會讓粉絲會反感,在通訊錄拉黑是小事,要是在熟人的心里把你拉黑,那可就是拿節操換紙鈔啦!如果你覺得這交易劃算,那就撕破臉皮,繼續無敵!
--------------------
6.對于臉皮薄而又想賣貨的偽君子們,那就得祭出“裝逼”的大絕招了,把產品做出有調性的品牌感來,當然,他們更喜歡文雅地把這戲稱為“溢價”。到了這一層面,微營銷總算有點登上大雅之堂了,一句話,微營銷得把產品弄的生活化一點,說白了就是讓人家覺得你打的不是廣告,而是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而且用戶還樂意通過付費的方式參與到你的生活里。
-------------------
7.在微營銷里,把產品的調性擠出來是個純技術活加體力活,而調性的來源就兩樣:互動+人格化。說實話,市面上講拉粉絲方法的居多,教什么是微營銷的居多,講移動互聯網大勢的居多,但說互動技巧的太少,說產品人格化的更少,反而這兩樣才是營銷核心。所以你看了,跟傳統營銷幾乎沒啥區別,微營銷實在不怎么稀罕,除了強調互動感和產品人格化外,大體也就那樣了,真正苦逼的地方是吸粉,并持之以恒地做創意,而調性就是通過互動把產品的人格給活靈活現起來!
------------------
8.營銷在漸漸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運營的興盛,微營銷的命運也是如此,它終究要回到運營層面上來,為了裝逼趕時髦,貼金追大潮,咱也發明個新名詞兒,叫“微運營”。它其實是一套健全的生態體系,包括了微設計丶微傳播丶微平臺丶微團隊,微設計代表了產品的粉絲眾創,微傳播說的是基于產品的數據創造,微平臺則是你在市面上看到的諸多移動平臺,微團隊是一個新組織模型,它可能就是個自組織。
-------------------
9.微營銷的未來就是微運營,這是逼(筆)者意淫的前景,雖然8成是偷換概念,但總覺得這個概念更動聽一些,畢竟它能自圓其說,更加系統化,關鍵是還能顯得有檔次,裝逼高出一截,吹牛逼的聲音自然不同凡響,妥妥地!
-------------------
10.其實,把微營銷扁個狗血噴頭,并最后進階到微運營的層面,只想表明兩點:一丶在這個偉大的微小時代,只滿足概念的新潮會讓自己迷失,不摸清實質的人,不得善終;二丶商業是個系統活兒,事業體越小,越不能拘泥于小環節,微營銷已無法小微事業體的生存需要,必須升級為更加系統強健的“微運營”。到此為止吧,一個外行人的非理意淫,大家且聽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