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早已不是賣家的淘寶,這幾年這條路,淘寶已經離中小賣家越來越遠,嘴上在說扶持,心底確還是在促銷,它不會對任何中小賣家雪中送炭,因為淘寶,畢竟是商業化的網站,要客戶,但是更要盈利!

 

爆款文化的一切與淘寶早期的口號正好相反。

 

當初雅虎國際Yahoo!奇摩拍賣說自己“什么都有,什么都賣,什么都不奇怪”。淘寶走的也是這個路線。最后它卻構建了爆款文化,核心不是靠豐富,而是靠低價。

 

早期淘寶還會參考eBay,2005年之后已經不再看了,因為淘寶認為自己的體量已經天下無敵了。我個人覺得eBay是一個比淘寶更健康的地方,起碼它不是靠促銷撐起來的。

 

淘寶各類產品的類目是一個大的金字塔,金字塔頭特別特別重,底下都是散的。這個道理就像經濟發展,eBay能夠做到讓小企業足夠繁榮,而不是靠財大氣粗的“國企”去發展,相比之下,淘寶實際上是在大力發展“國企”。我自己是北方人,能夠感覺到其實浙江省的繁榮是因為小經濟發展很好,各種民營經濟非常活躍。

 

淘寶一直說要扶持中小賣家,可是它一直沒有實質地在扶持中小賣家,因為它做的事情還是促銷。我在淘寶管了很多年促銷,做促銷也會選擇好的店家。什么叫好店家?就是那些賣得多、效率高的。作為一個商業網站,它不會對小賣家有任何雪中送炭的幫助。

 

現在的情況就更嚴重了,小二和哪個賣家關系好就找誰做活動。比方說要做一個珠寶類的大促,這個大促誰能參加?調出來前三個月的交易數據,排名前五十的可以參加。那么店家還要先想辦法把自己弄到前五十名。小二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他的KPI完成了。

 

我記得曾經有一年多時間,淘寶的KPI不是看銷售額如何上漲,而是看讓賺錢的賣家的數量增加到了多少,這段時間銷售額增長很慢。后來換了一位老大,KPI變成銷售額,現在KPI又往上竄了。

 

長此以往,大家都很難在淘寶上做生意了。

 

淘寶最初之所以發展得那么快,是因為它幫賣家做了很多引流的事兒。后來用戶進來了,淘寶頓時就不再幫助賣家了。淘寶要做的事情就是分配流量,它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物業。

 

前段時間看到一句話特別好:微信是賣家的微信,淘寶是淘寶的淘寶。大家會覺得在微信上做一些東西是為自己而做,而在淘寶上是在給淘寶打工。事實上,淘寶不是那群小二做出來的,是幾百萬個賣家拼了命做出來的。

 

那么,今后的C2C模式,是否會在蘑菇街這類平臺的沖擊下,變成一個賣家到很多平臺上同時開店呢?

 

我認為不太可能。如果是線下,比如你在朝陽大悅城開了一家店,在西單大悅城又開了一家店,銷售額可能會乘以2或者2.5,因為有品牌效應。但是在網絡上,你在淘寶開一家店,又在京東或蘑菇街開了一家店,它的銷售額不是乘以2,可能只是乘以1.3,因為人群是嚴重重疊的。因此,也許某些店家在淘寶的壓力之下就會轉投其他平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