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成立的P2P平臺有1300多家。同時,仍然有大量金融機構、上市公司“摩拳擦掌”伺機進入。

P2P平臺

“目前P2P平臺跑路大概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純騙子",即簡單搭建網站,掛出虛假項目,資金也無第三方銀行托管,直接卷錢跑路;第二種則是平臺普遍存在的,風控團隊水平差,很多"爛大街"的動產抵押騙術就可以輕松騙過平臺,最終融資端跑路。”上述職業投資人表示。

該人士表示,政府對P2P行業的監管政策出臺后,年內首先會有大量偽P2P平臺被“篩除”,“去偽存真”可以被視作第一輪“洗牌”,即清除上述“純騙子”平臺。2015年,快速擴張中的各大平臺的大量交易將進入兌付期,實際上進入對風控能力優劣的考驗期。與此同時,P2P投資人進行過多輪教育后,更有能力分辨誰是真正運營規范、產品優質的平臺,“強者生存”可以被視作為第二輪洗牌。

他同時認為,不排除隨著首個兌付高峰的到來,下半年跑路平臺繼續增多的可能。但在淘汰機制下,將使得互聯網金融企業加速洗牌,從而誕生一批行業龍頭公司。甚至隨著互聯網金融走入成熟期,下一個阿里巴巴或將在P2P里“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