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4-10-31|[復制鏈接,推薦給朋友]
0
3414
各大電商平臺為了雙11的噓頭也都是蠻拼的,這邊罵流氓,那邊封殺的,究竟這事實真相是什么樣呢?也甭管是什么樣,只要不影響我們消費者就好了。
10月29號晚上,藍鯨TMT網爆料說,阿里注冊了“雙十一”商標,要求媒體禁止播出競爭對手的侵權廣告,導致眾多電商平臺原先籌備的雙十一宣傳廣告不得不撤稿,這條消息很快便在科技圈引起強烈反應。在藍鯨的爆料中提供的天貓發給媒體的通告函中有這么一段話,“該少數電商企業甚至罔顧事實,在廣告中使用‘瞎淘’丶‘假貨’等宣傳用語試圖將阿里巴巴集團與假冒偽劣相關聯,企圖降低消費者對淘寶丶天貓的信任和喜愛。”這里所說的“該少數電商企業”被指為京東,
隨后,京東也發布了通告,等于是間接回應了這個事情。但仔細回顧事情經過,阿里其實是被誤解的,而京東的做法,則暴露出其本質,小氣而且不厚道。
從現在公開渠道能得到的信息來看,京東廣告被下架,最重要的是因為京東提交的廣告在制作及發布環節中,大量使用詆毀丶抹黑同行的語言和素材,以至于在廣告投放審查環節即無法獲得媒體通過,只能無奈下線。
光明網的一篇報道《京東下線雙十一廣告
業內人士:停播或因違法》中提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方某衛視廣告部人士告訴記者,京東預訂的促銷廣告投放為本周末開始,在其將樣片送審環節中,投放審查人員在就廣告素材進行例行審查時發現,京東在其廣告素材中高頻次并反復對其同行企業有不當言辭,有不正當競爭的嫌疑。而根據律師的看法,這一類廣告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廣告法》,本身也是無法播出的,就算勉強播出也會帶來法律上的糾紛。
所以,整個事情就比較明朗了,京東廣告被下架,最重要的原因是廣告本身不適合播出,而并不僅僅是因為商標侵權。可是京東是怎么回應的呢?
在京東的一篇通告《致全國媒體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京東用了極其嚴肅的字眼丶站在道德制高點攻擊其眼中的“某電商企業”。我選幾句話出來,給大家欣賞一下這措辭藝術。
比如:
該電商企業聲稱“雙十一”等近幾年全國各品牌商丶零售商積極參與的促銷時點/節日是其注冊商標,并以“承擔連帶法律責任”為由讓大家膽戰心驚,
當然后續廣告合作也成為其溝通時的重要條件。做媒體廣告人真不容易!相信這也是你們從業十多年丶甚至幾十年以來首次遇到的奇事,人生總有奇遇。——這一段,京東小編用“膽戰心驚”這個詞來形容阿里要求媒體下架廣告所帶來的影響,人家阿里明明是正常維權,說的好像是拿著刀逼著媒體下廣告一樣。
再比如:
11.11(抱歉不知現在能否說“雙十一”)已經成為全零售行業的節日,也是消費者的網購狂歡節。該電商企業一貫倡導開放和生態,卻試圖將此節日以“合法”的方式據為己有,甚至用威逼利誘的手段給媒體和電商同業公司設置障礙,實在是有違開放的互聯網精神,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這種借法律之名丶行壟斷之實的行為,實質上限制了廣大消費者本應享有的充分的知情權丶選擇權和參與權,損害了消費者利益。當然,該企業可能并不這么認為,也不在意,估計已經習慣了。——這一段,京東小編用“據為己有”丶“威逼利誘的手段”丶“有違開放的互聯網精神,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丶“借法律之名丶行壟斷之實”等措辭強行將一系列罪名強加在“該電商企業”身上。阿里明明只是在用正當途徑保護自己的商標權,到這里反而成了竊國大盜丶人民公敵了。
當然,京東這一招“誅心輪”確實管用,一下子就把自己說的很軟弱丶被欺負了一樣,然后引導輿論,最后很多人替京東抱不平。
有人說阿里你太不厚道了,連雙十一這種節日你都注冊商標,但是現在媒體曝出來,京東也在注冊節日相關的商標,而且他不僅注冊618的商標,甚至連阿里最早提出來的雙十一的商標也想注冊下來,另外,京東申請注冊的雙十一商標使用權限比阿里申請的還要多。只不過京東是在去年才提交的申請,自己有野心,但是動作又比別人慢,最后沒討到好處就扯人家的不是,這才是真正的不厚道嘛。
還有人說阿里你太小氣了,注冊個商標沒必要維權嘛。說實話,阿里算是不小氣了,現在媒體很多報道出來,雙十一的商標阿里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申請了,最早在去年2月份就已經獲得了這些商標的專用權限,如果真是小氣,去年就已經開始這么做了。所以,如果不是京東挑釁,用“瞎淘”丶“假貨”這一類字眼去刺激阿里的話,我相信阿里是不會走出這一步棋的。而京東呢,用大面積的廣告去挑釁人家,最后挑釁失敗受欺負了,就到處撒潑,這才是真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