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商標權被阿里搞定,京東仿佛吃了一記悶棍,幽怨反擊無效,最后無奈改表達,這屬于戰略層面與意識層面的事,一個語言符號足以定義一個市場。


  戰術上,阿里雙十一也不會放過對京東的打擊。據我觀察,阿里這次除了突出品牌、平臺及整體生態等優勢外,會沖著京東核心堡壘沖刺。


  有項業務,如果京東再被挑落,它可能要跳起來。那就是智能手機業務。你知道京東傳統優勢在大家電,后來擴到3C全品類及更多生活門類。幾年來,智能手機一直是重中之重。


  什么叫“京東再被挑落”?說起來可能是它的痛吧。今年618,阿里天貓手機出貨高達100多萬部,京東是30萬—40萬部。等于說,天貓手機一日出貨等于京東3倍左右。這數據,幾乎等于當天全國所有渠道手機出貨的一半以上。


  618是京東店慶日,也是它發起的電商促銷節日,等于它的主場,智能機等于它最得意的球員。被天貓給撂倒了,按比分說,都3:1了。


  別忘了,那時京東已掛牌納市,信心爆棚。IPO后自己的營銷舞臺被對手撂倒,痛肯定在心里。不知是否受此影響,反正我記得,618當天京東股價明顯下跌。


  當然,你會說,這不過短痛嘛,京東不在乎。畢竟它的盤子還是不小。艾瑞前幾天的數據還說,Q3,京東手機出貨依然最大,優勢明顯。


  形式上,天貓618撂倒京東手機業務,確實像是一次突襲。但是,它背后為此扎的馬步可不是臨時起意,而是一種結構性的、戰略性的。你知道春天里天貓發布過“五化戰略”,即品牌時尚化、行業垂直化、會員價值化、無線個性化、服務分層化。這其實是天貓戰略變革。它標志著,阿里電商平臺從粗放經營過渡到精細運營,從規模增長過渡到內生性成長階段,從而大大吸引了海內外重磅品牌落戶。


  618一戰,已經讓天貓平臺深入手機品牌廠家人心,不管是中華酷聯、還是小米、三星,出貨都很明顯。你知道,當時,蘋果的態度也是那么曖昧。


  還有兩個小例子說明天貓的力量:當時幾乎無人知曉的富士康旗下新品牌富可視,竟然竟然竄入當日前五前六;錘子手機一直想參與天貓618,只是那時天貓覺得它沒真正準備好,擔心消費體驗,沒有談成。后來錘子的波折也證明了這一點。


  那么話說回來,雙十一,天貓能將京東的短痛變成長痛,一舉奠定中國手機出貨電商平臺新格局嗎?


  反正我是對京東充滿擔憂。一是來自天貓的儲備,二是來自京東自身短期無法解決的癥結。


  先說說天貓的準備。618大戰之后,幾乎所有知名的手機廠家已重估天貓平臺價值,開始不斷嘗試在上面做新品首發、獨家定制、以及C2B生產,并且延續到這個雙十一前夕。


  不單是中華酷聯們,也有蘋果三星們。你看到了,庫克等人頻頻會晤馬云,年初蘋果旗艦店年初落戶天貓,618還算曖昧,而在蘋果6首發時,就已經果斷亮出態度,將蘋果6系列首發也放在天貓??紤]到iphone6、plus對于蘋果未來一年的重要性,庫克與馬云之間恐怕還會有更多話說。


  透露一個消息。前天我在泰國曼谷,采訪了華為消費者事業部BG副總裁徐欽松。他透露,華為正在沖刺“雙十一”,目標是100多萬部出貨,比以前會更側重天貓等電商平臺。


  阿里內部人士也透露,天貓平臺不會只是賣手機這么簡單,而是著眼生態,做一種運營商角色:天貓不僅與手機品牌商合作,還與三大運營商、許多虛擬運營商(阿里自身也是虛擬運營商)、手機服務企業、開發者等鏈條通力合作,并整合阿里旗下所有平臺,服務于整個生態。這也是阿里一直以來的優勢,就是要發揮更大的開放平臺價值。


  “整個雙十一,實際上也是檢驗阿里過去一年整個平臺創新的窗口,每個領域,都會協同,尤其是智能手機這種非常關鍵的品類,自然會整合更多資源,期望通過雙十一,讓這個行業發生一種聚變?!痹撊耸空f,這會波及智能手機行業的設計、生產制造、應用開發、售后、渠道體系。


  他透露,目前,許多手機品牌不但進一步意識到電商渠道的價值,天貓本身也在借助扶持硬件類企業,將自身變成一個“運營商”。


  事實上,還包括電信運營商的大力支持。三大運營商的競爭日益激烈,并開始沖刺4G網絡服務。在大幅縮減終端補貼后,它們開始更加倚重平臺化企業,將成本無法攤薄的部分,以及服務質量薄弱的部分讓渡給天貓等平臺。


  透露一下,這個雙十一,三大運營商都會加大和天貓的合作,其中坊間盛傳的中國移動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并非空穴來風。


  上述人士透露,距離雙十一還是10天,天貓平臺手機預訂量每天都大幅上升,甚至包括引發爭議的錘子手機。


  結合阿里平臺動員的資源,我強烈預感到,這個雙十一,不會像過去幾次,當然也包括618這類大促,只是短期的效應,而是會將阿里過去一年的積累,沉淀成常態化服務,從而讓平臺效應具有持續性。


  這也是我對京東擔心的第一個方面,甚至已經超越了手機業務。而另一方面,我的擔憂來自京東本身。


  坦率地講,過去一季,京東手機出貨依然不錯。艾瑞給出了53%的市占率(線上),說是領先很多。這種優勢局面,確實有京東自身此前幾年積淀的優勢,尤其是它的自營+開放平臺效應也在釋放。


  但我認為,京東的領先優勢,并非完全是自身能力所致,而是行業熱度促成。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前幾天的報告顯示,全球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仍在顯著增長,Q3達3.2億部,同比增長26.7%.這一季,中國小米甚至已躍升到全球第三位,僅次于蘋果、三星。


  也許會有人說,那天貓618超越京東后,為什么沒有持續?當然,這里面有產業鏈的協調,平臺效應持續釋放過程。天貓平臺,也包括國內其他平臺,如國美在線、蘇寧易購等,手機出貨也是明顯增長。由于許多廠家與渠道的合作側重一個長周期,要轉移更多也充滿風險,它們大都通過618、雙十一等黃金銷售期平衡出貨。


  隨著出貨大增,許多廠家借助Q4調高了目標,雙十一到年末都將作為關鍵的沖刺周期。何況許多廠家都是上市公司,它們還有財報資本主義的壓力呢,股價也得靠這個來拉拉。


  這種局面對于京東來說,反而并非利好。因為很多手機廠家的毛利率在大幅下降。這迫使它們拓展更多創新的平臺。


  在我看來,這甚至是京東的一種風險征兆。背后與它的商業模式有關。京東一直強調自營萬能,但是,自采模式與手機廠家,也就是與客戶爭利,在產品還沒有真正到達消費者手中前,廠家就被京東削了一層利。在這個毛利泥潭周期,手機廠家們已經無法容忍,它們對京東心存謹慎。


  這也是我更看好天貓平臺的理由。它是開放平臺模式,商品與銷售分開,最大限度地維持了客戶的利潤。而且,從整資源來源,天貓能整合阿里系幾乎所有服務模塊,并且打通整個產業鏈,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客戶的產業合作、商務商務等許多隱性成本。


  所以,你能看出,天貓與京東的開放度是有明顯差異的。京東講究控制,最大限度維護著它自己的毛利,而天貓則是開放之路,通過服務收費。這種格局將決定著兩種生態的健康指數:京東在達到一個規模門檻后,再往前走,就很容易與客戶發生矛盾,而天貓作為崛起者,反而將受益于集團多年的定位與整個產業趨勢。


  如果說,618年中大促,天貓挑落京東,京東的痛還只是一種暫時的,這個雙十一,天貓對它的手機等產品線的沖擊,將帶有顛覆的力量,因為這一次不是簡單地促銷,而是一次模式、生態的角逐,它的效應將遠遠持續到雙十一之后,成為競爭的常態。


  如果京東智能手機業務雙十一再度被天貓翻盤、撂倒,我認為,一個新的市場格局將得以確立。


  資本市場對此看得應該很清楚。過去一個多月,京東股價從33.1跌去近30%.這里面,應該有京東IPO后套現原因,但我認為,這不是根本理由。最大風險征兆還是在于京東的商業模式,一個開放的時代,純粹自營不可持續,也不可能真正實現。實際上京東早就開始做開放平臺,但是態度上充滿猶豫,仿佛這只是一種佐料。劉強東本人前段時間批評阿里時,甚至否定了開放平臺的長遠價值。


  我認為,劉強東的這種言論,對于京東股價來說,制造了一種不確定性。因為,整個產業越來越傾向開放。一直過度講究控制年代過去了,京東的規模到了一個邊界,它必須強化開放平臺之路。


  這意味著,京東過往多年的商業模式將遭遇考驗。我自己的判斷是,如果它不打開視野,仍固守自營才是核心,京東股價承壓將更大。相對于這一長遠風險,雙十一里,京東手機業務即便再被天貓撂倒,短痛變成長痛,我覺得都反而是個小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