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強制取消訂單事件”前日又有了新的發展,事件的起因源于12月5日,部分消費者在唯品會上只用了6元錢搶購了一跨小米移動電源,但是過了一陣子卻受到了來自唯品會的消息,該訂單已被取消掉,發送的商品也被攔截安排返回。
根據唯品會的解釋是“6元小米移動電源是原定于12月6日10點上線的。該項6元購商品活動尚未正式上線,正常情況下,消費者是無法通過唯品會主頁或任何公開授權的正常渠道進行購買的。因此,我們取消了12月5日產生的相關非正常下單,并返還了用戶支付的款項。”
但是,6元小米電源搶購者并不買賬,并引起消費者的強烈不滿,有維權的律師稱唯品會此舉已經涉嫌違法。16日晚,唯品會決定恢復這批訂單,重新發貨。唯品會方面記者表示,“出于對用戶體驗的重視,雖然錢已經退回給用戶,但5日下的相關訂單全部會重新發貨。”
其實,很多消費者并不知道,發貨異常的真正“元兇”在于大數據管理,商品信息流斷裂,而不是商家“耍賴”。唯品會方面表示,“到目前為止,公司仍未查明為何在上線前,就有消費者進行了搶購,但這些已經不重要了。”
另據國際相關研究顯示,零供兩方的商品數據不一致給行業帶來的損失顯著:英國預計在未來五年將有近10億美元的銷售損失是與數據一致性程度低造成的;而澳大利亞將有超過9億美元的銷售和利潤損失與數據不一致有關。“而在中國,由于數據不一致帶來的銷售和利潤損失將超過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