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阿里巴巴首次對外界公開其大數據打假模式,并發布線上線下聯動打假的未來趨勢。據悉,這是阿里巴巴成立15年以來首次向外界透露打假工作機制。同時多家電商平臺也在近日開始嚴查平臺內售假現象,并對售假商家進行懲罰,其中包括京東、一號店、蘇寧易購等。
根據阿里巴巴首席風險官邵曉鋒向外界透露的信息,稱阿里巴巴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期間,對消費者保障和打假方面的投入已超10億元。根據數據的顯示,在2014年度里,阿里巴巴配合品牌權利人年處理600萬條侵權商品鏈接,配合各級行政執法部門,辦理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0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額近6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電商行業并未建立起晚上的秩序和法制時,阿里巴巴率先帶頭發起打假行動將會有利于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
借助大數據分析打假
早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就有很多投資界的人士擔心淘寶上的假貨會影響到阿里巴巴的上市進程。不過從上市的結果來看,并沒有出現什么意外,倒是雙十一天貓再次*新了成交記錄后,接到假貨的投訴是越來越多。就在雙十二過后不久,阿里巴巴就發布了《2014淘寶聯動警方打假報告》,可以看出阿里是下定決心清楚平臺上的假貨。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也在江烏鎮舉行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主動的提及假貨問題。他表示,解決假貨的問題只能依靠互聯網,在大數據的幫助之下很快就能夠快查出誰在賣假貨、生產假貨,警方可馬上跟進。
邵曉鋒進一步解釋稱,阿里巴巴會從商品和商家兩個維度去建立各種復雜的模型,并對實時的商品和商家的交易行為進行監控。很多線下制假產業鏈都有地域性特征,通過大數據很容易標識出全國線下重點區域。但是這些數據不能夠完全的公開,所以阿里只能夠去防范,沒有打擊的權利。
電商打假有待破局
在國內電商行業的發展歷程中,假貨這個問題一直都存在著,除了假貨這個問題,電商平臺上貨物質量問題也令人擔憂,在前段時間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信息,根據對幾大電商平臺質量抽查顯示,國內電商產品不合格率達到26%。電商假貨問題一直影響著行業的發展,有相關人士認為,假冒偽劣產品的源頭在與線下,想要抓住源頭進行治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過他認為電商平臺擁有著完善的數據記錄、嚴密的規則、先進的技術手段,網上購物平臺應該能夠比網下購物平臺更好解決假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