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4年是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三大巨頭明爭暗斗的明顯時期的話,那么2015估計這三巨頭或許還會暗自較勁。這不,2015年伊始,微信就在頻頻的動作中透露出一種激進的發展信號,在短短一個月內,微信就朝著很多方向邁出了“第一步”,包括:投放朋友圈廣告、內測公眾號“原創”標識,低調上線PC版,如今又生產了微信相框這款硬件產品。
但是在事實上,這并不是微信開發的第一款硬件產品,此前微信也曾開發過利用藍牙與微信鏈接的對講機,所以所謂第一款微信硬件產品之說,并不太準確。
微信相框測試的首先還是微信的滲透度
與相冊、影集和在景區里為游客照相的職業一樣,相框是膠片時代的殉葬品,算是生活中最可有可無的幾類事物之一,功能型意義幾乎接近0,產生的更多的是審美意義和情感價值,如果將物品按照人們的生活所需劃分等級的話,那么相框應屬于最底層。
而微信是一款以“連接一切”為目標的產品,如果將相框這樣邊緣化的產品都連接起來了,或許就可以從這個維度最大化的編制微信網絡,簡單來說,就是這次問題的核心是在于微信的滲透程度如何,當然,微信并沒有開發一款戰略性硬件產品做實驗的另一個原因,或許是路由器等智能家居產品或可穿戴設備,會引來友商敵商的多方警覺,一款相框對行業的刺激,相比之下就顯得沒那么大的沖擊。
從商業化的角度來看,微信相框或又成為廣告屏
在此前與微信相結合的硬件產品種,印美圖就可以通過微信,將用戶手機上的照片打印出來,目前在一線城市的很多商場中,類似價值不菲的終端產品都在免費為顧客服務,原因就是廣告商可以將產品廣告印在打印出來的照片上,實現持續流通和長期保存與展示的目的,而微信相框則可以理解為成一種成熟商業模式的對家庭的“入侵”,結合微信近日開始的朋友圈信息流廣告,相框很可能會成為廣告的另一塊展示屏幕,至于如何解決用戶對廣告的反感就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了,以微信巨額的廣告收入,周鴻偉曾經提出的“硬件免費”也不是完全沒可能的事哦。
“連接一切”,不是“生產一切”
“連接一切”,肯定不是要“生產一切”,所以要從這個角度出發,微信相框只會在小范圍內試玩,而不會真的面向市場發售,如果實驗過后產生了良好的反饋的話,微信也肯定會將此產品交由第三方,或者獨立相關的業務部門,但是腦洞再打開一點,倘若微信真的開始自行生產并發售只能硬件產品的話,也不會以硬件生產與零售業務作為主要的商業模式,畢竟相比于千億想象空間的朋友圈廣告來說,其中的利潤實在是九牛一毛了,所謂的套路,仍然是流量的獲取輔以商業化的變現模型。
就在前不久,谷歌總裁埃里克•施密特就在達沃斯論壇上說,物聯網將會讓互聯網小時,闡釋起來,其實是互聯網將像空氣一樣“無形” 的出現在生活各處,用戶真正能夠感知的,其實是在互聯網基礎上構建出來的物聯網,同樣的道理,微信的“連接一切”,在其產品體量越來越大的時候,也是微信這一品牌形象的弱化的時候,但是“連接一切”是個很遠很大的夢,單單一個微信相框,應該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個小部分吧。
微信近幾年的發展可謂是異常迅猛,已經不單單滿足以社交圈了,開始各種涉足商業圈了。只是在現在廣告信息泛濫的時代,微信是否真的能夠做到坐懷不亂,始終以用戶的體驗為核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