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隨著電商商務的日益火爆,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也都開始“著急”了,甚至有不少傳統企業欲轉型電商,但是這樣的幾率高不高呢?
據悉,曾經就有一家傳統企業,因為行業調整,而痛下決心“觸電”,在電商平臺開家公司,自己砸了2億多巨資開電商平臺,結果這家平臺的名字現在只在很小的范圍內為人所知,可以說說基本上屬于沉沒成本了。
確實,電商這個概念十分火爆,但是能夠真正實現盈利的卻不多,而市場上能存活并且解決就業的是盈利的實體企業,而非概念。
想要取得電商的成功,就需要有針對性的營銷以及健康的電商生態。
傳統公司除非有特別的基因,不然,自己做個電商平臺的成功概率其實并不高,大家一開始都是補貼導流量,在導入流量之后還是要靠各種收費來盈利,所以,絕大部分的商家都會找個大平臺來入駐。
據阿里巴巴發布的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季報,集團副董事長蔡崇信表示,阿里的活躍買家數增加了2700萬,達到了3.34億。公司移動端有2.65億的月活躍用戶,和前一季度相比增長了4800萬,雖然阿里巴巴的商家一直以來有多抱怨,但是粘著力依然很強大,這是大平臺吸附能力導致的結果。
互聯網時代既是草根時代,又是專業時代,就算是大客戶也需要調整運營平衡度,而入駐的客商大規模燒錢未必能夠得到更好的效果,只有精準把握形勢才能降低成本。
阿里利潤結果正在發生著變化,季報披露按點擊次數付費(CPC)下降,這是因為調整關鍵詞競價排名方法,提高按效果付費(P4P)的關聯度,加入更多的個性化搜索,但是直接使得CPC下降,阿里去年四季度廣告營收同比增長僅20%,而傭金收入已經占到零售平臺總收入的37%。
移動端的成交量的上升對平臺對客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信號,這也就意味著廣告位的減少,以及傭金收入占比的上升。在分析季報時指出,C2C成交額的加速增長(尤其是在移動端)可能為商家帶來更多“免費”C2C成交額,而B2C成交額和傭金增速則會放緩。
B2C占比上升帶來平臺傭金收入上升,如B2C變化溫和,平臺需推銷更虛擬產品和高利潤率產品,要是C2C成交額上升,對平臺未必有利。對普通客戶而言,在移動端時代面臨多種選擇,無論是微商、熟人圈信用銷售等都是不錯的切入途徑,進行傳統廣告投入提高排名未必是最好的辦法。電商是工具,也面臨各種各樣的成本,否則2013年以來不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抱怨聲。
傳統商業平臺空心化,房租成本高等因素逼迫商家出逃,但要是電子平臺獲得過高的壟斷溢價,照樣也會空心化的。
2月4日,《經濟參考報》關于淘寶的文章曾引起軒然大波。據悉,目前淘寶集市店有600多萬個賣家,真正賺錢的不足30萬個,僅占5%。天貓商城店,6萬多個賣家,不虧本的不足10%。該培訓班的宣傳材料上坦言:你可能聽到了太多有關淘寶與天貓的神話,告訴你做淘寶 與天貓有著多少機會與財富。可是,他們并沒有告訴你,還有很多人死在了做淘寶與天貓的路上。
細分領域同樣不容樂觀。據前瞻研究院2013年報道,國內業內專家透露,目前國內在淘寶做化妝品B2B、B2C業務的商家已經達到了28萬家,27萬家化妝品網店都成了“炮灰”。網購商家吸引顧客,要比化妝品實體店七折的最大折扣更低,但這也導致了產品質量魚龍混雜。
不僅是化妝品行業,鋼鐵行業同樣如此。據調查發現,2013年以來,超過200家企業涌入鋼鐵電商領域,目前絕大多數平臺還在大把燒錢階段,幾乎還沒有哪個平臺摸索出了真正的盈利模式。”
電子商務之所以能夠取代傳統商務是因為傳統商業缺陷明顯,但是扁平化并不等于電子商務就可以消滅成本,傳統的店租人力等成本消失,而新的**廣告競價成本也會取代傳統成本,電商平臺有最先進的平臺進行傳統的盈利,那么傳統成本也將改頭換面重出江湖。大家認可互聯網營銷趨勢,趨勢一旦成形,獲得最好的用戶體驗、建立完整的產業與信用鏈條才是決勝關鍵。
致眾多還在電商上努力打拼的大小賣家,大家一定要記得,互聯網時代是個性、體驗加口碑的時代,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永遠的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