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阿里巴巴在浙江桐廬舉辦了第二屆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峰會,自阿里啟動了千縣萬村計劃后,在昨日了峰會上,阿里巴巴又發布了四項農村戰略:農村淘合伙人戰略、農村物流發展戰略、農村金融扶持戰略,以及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戰略。
根據阿里方面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億元淘寶縣超過300個,其中中西部億元淘寶縣超過100個,國家級貧困縣成為億元淘寶縣的有21個。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預計,2015年淘寶村的數量會有3倍左右的增長。
“淘寶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為更多有想法有思想的年輕人回到了村里”,阿里農村淘寶負責人孫利軍表示,對于阿里來說,農村電商就是要建三張網,第一張是天網,讓政府參與進來,打通從省域到市域到縣域;第二是人網,培養人才;第三是地網,打通城市到農村的最后一公里。
會上,阿里巴巴具體闡述了上述計劃,同時公布農村淘寶合伙人模式。
據介紹,過去農村淘寶模式在村點服務站的選擇上,采取的是小賣部兼營的方式,即選擇村里地理位置好、店主學習能力強的小賣部作為合作伙伴,店主通過淘寶客的分傭體系獲得提成。
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在于小賣部的專業化程度不夠,只能采取坐商、兼營的辦法,制約了村點的服務效率。
因此,今年5月,阿里巴巴啟動農村淘寶的“2.0”模式,瞄準思維靈活、有較強服務和宣傳意識、熟悉互聯網和網購的本地人,尤其是返鄉青年,把合作伙伴從非專業化的小賣部轉變成為專業化的“農村淘寶合伙人”,以解決專業化程度不夠的問題。
據統計,2015年5月,全國農村淘寶合伙人中有20位月收入超過5000元,最高的月收入1.6萬元,未來,阿里巴巴還計劃發展10萬名合伙人。
而在物流方面,阿里農村電商寄托于菜鳥網絡。該負責人介紹,目前菜鳥網絡正在搭建村淘物流網。
具體來說,通過在縣城設立公共物流網點,整合縣內的貨運及落地配資源,打通縣到村的物流,快遞公司將包裹投遞到菜鳥在縣城設立的公共網點后,由當地物流服務商送往農村。時效上,包裹到了縣城之后次日必定送入村點。
“阿里在每一個縣域里面會建一個1000—1500平米左右的倉,然后通過集聚化效應降低成本”,孫利軍表示,“物流成本控制在5元以內就能解決問題,只有物流成本跟城市成本相等的情況下,農村電商才會有未來”。
除此之外,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也連接了2300多家農村金融機構,服務200多萬農村電商,通過和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項目結合,借助農村淘寶點合伙人對村民的了解以及其他一些風控手段,給農民直接授信,發放純信用貸款,貸款額度在2-100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