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想要好,趕緊上淘寶”,“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還有“老鄉見老鄉,購物去當當”,國內的電商平臺為了搶占農村市場也是用起了最接地氣的方法:*墻!不過眼下,阿里巴巴已經不局限于讓農民們上淘寶買東西了,他們開始琢磨怎樣讓農民們在阿里巴巴上賣東西,還要賣得好。
7月14日,淘寶在劉強東的老家江蘇宿遷市聯合當地的沭陽縣政府舉辦了一場發布會,宣布將推出淘寶農資頻道,農民可以“一站式”在農資頻道購買種苗、化肥、農用器械,并獲得科學的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淘寶會聯合政府、品牌商家和農民共同對種苗進行線上線下的綜合治理。
隨著互聯網渠道滲透到農村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深度觸網。來自淘寶的數據顯示,最近三年,上線淘寶的農資產品以年均180%的增幅迅猛發展,目前近十萬個農資賣家為廣大農民提供了超過百萬種的農資產品。
然而,由于傳統農資生產企業嚴重依賴層層經銷商網絡,農民最終買到的農資產品價格較高,并且較難直接接觸豐富和優質的農資商品;同時,不少自發上淘寶的商戶,由于缺乏監管,其中也不時會夾雜假冒偽劣產品。
比如此次發布會召開的地點沭陽縣。資料顯示,沭陽有“花鄉”之稱,擁有60萬畝花木產地,和8000多個種花大戶,多數行政村都種花育苗。這里也聚集著全國最為密集的花木種苗、家庭園藝產品的農民淘寶賣家。
由于品牌意識不強、追溯機制不健全,加之種苗儲存、運輸及栽培的復雜性,有著“花木之鄉”的沭陽一直擺脫不了問題種苗的陰影。來自淘寶的數據顯示,在淘寶上,九成以上的問題種苗投訴都指向沭陽賣家。
2014年底,沭陽縣政府和淘寶客服等多個部門合作,由淘寶每月定時向沭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反饋買家投訴案例,當地政府則在約定時間內對投訴進行處置。去年12月至今,淘寶共向沭陽當地政府通報了97個問題商家,涉及維權案例5144個,目前在淘寶和沭陽當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部解決。
在數次的溝通后,雙方確定了成立縣域網絡交易誠信基金的思路。當地政府首期拿出1000萬,在后續還將無限制追加網絡誠信基金,今后,當沭陽縣政府登記在冊的淘寶經營者給買家造成損失時,當地政府將先行給予賠付。
淘寶農資負責人孫黎明介紹,淘寶農資頻道上線后,將通過建立農業全產業鏈服務平臺,一方面提供給農民優質的農業生產資料和先進農業技術服務,一方面幫助農民把收獲的農產品賣出好價錢,讓農業生產變得簡單、高效。
為保障農戶能買到放心的農藥種子,淘寶網也制定了嚴格的農資賣家準入標準和農資商品發布審核機制,并將在近日上線。屆時,發布種子、農藥、獸藥這三個類目的商品時需要提供登記證號,由淘寶向農業部數據庫進行核實,只有登記證號、圖片、描述一致才能通過核查后發布。同時,淘寶農資將大力扶持優質賣家,對于提供了農資經營許可證的賣家,將可獲得平臺資源的優先扶持。
有趣的是,全中國鄉鎮有數萬個,淘寶選擇合作首個地方的是劉強東的老家,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聰明的做法。淘寶農資頻道總監孫黎明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更重要的是這里的產業基礎。注冊在沭陽地區的淘寶種苗賣家有1.2萬-1.3萬,在花卉園藝類目排名第一,在淘寶上,近四成的花木種苗、家庭園藝類產品由沭陽賣出交易額每年達到15-20億元。”
孫黎明還表示,眼下,農產品電商的難點有兩個:一是農產品商品化的問題,質量和包裝都還不夠;二是農產品電商人才太少,相比其他類目,愿意從事農產業電商、懂得農產品電商的人才要少很多。
下一步,淘寶打算通過淘寶農資引導農民學習掌握更多種養殖技術,讓農業生產大戶生產出符合安全標準的高品質農產品。同時,也會與淘寶大學合作,在農業比較集中的產業和地方,比如四川成都,進行電商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