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消息,京東集團執行副總裁藍燁昨日在發給集團內部的郵件中提出,將對涉及虛假、違規宣傳的第三方商家加大管控,并加大處罰。郵件中透露,對于在一年內發生兩起及以上行政處罰的合作伙伴,將被京東列入黑名單,并會被處以50萬經濟罰款。京東還將扣除其全部質保金,清退所有采購商品,3年內京東不再與其合作。
同時,京東表示,還會將國家行政機關立案處罰的信息公布在違規店鋪的明顯位置,并對違規商家進行商品搜索降權,不允許其參加618、雙11等京東的大型促銷活動。京東此舉并非偶然。從表面上看,京東這次加大對虛假違規宣傳的管控是為配合2015年新《廣告法》的推行,實則釋放出了幾大行業信號。
塑造無假貨形象 打中阿里三寸
了解到,在藍燁發表的內部郵件中,京東強調了“對假貨零容忍”態度,并將協同執法部門,為其提供商家違規的詳細準確信息和證據。這一舉措,京東明顯站在了執法部門的立場中,意在塑造自身的無假貨“真品”形象。
該零售商認為,對比天貓、淘寶一直無法擺脫的假貨問題,京東無異于打中了阿里巴巴的三寸。盡管此前阿里在打假過程中做出過努力,但假貨問題泛濫,而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前,馬云還曾發聲“今天消滅阿里巴巴容易,消滅假貨難。”從這當中,可以看出阿里目前難以規避商家售假現象的發生。在今年的315晚會中,淘寶無例外被點名。
對比之下,京東在打假問題上力度要大得多。據悉,在2014年,京東曾與北京、上海等多地工商、公安、商務部門等聯手,建立信息協調、通報、發布等聯動機制,明確表示,對于出售假冒商品的賣家,京東將按照合同處以違約金100萬或按照該店鋪全部累計銷售額的10倍違約金進行處理。顯然,賣家在京東平臺上售假需要背負更大的違規成本。到目前為止,京東的正品形象已被大部分的消費者認可。
獲悉,阿里近期公布其2016財年的GMV超過3萬億,超過沃爾瑪,由于該項指標沒有參考用戶取消訂單和退貨因素,因此被外界質疑,不難排除**、售假對該數字的貢獻率。上述零售商認為,京東可以利用打假勢頭向阿里發起挑戰。
適應精英階層消費的崛起和消費升級戰略
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中產階層在過去10年中大約增長了50%。中國家庭中,有46%已經邁過中產水準線,除了約7%的資產超過200萬元的家庭之外,其余39%的都處于家庭資產30到200萬這個中產區間之內。未來5到10年,中國新中產規模有望上升到3~5億。
中國3億中產精英階層正在崛起,逐漸成為網絡主力消費人群。這部分人更專注優質優價,愿意為品質和品牌而買單。曾經喧囂熱鬧的屌絲經濟,已經淪為歷史。與精英階層崛起趨勢同步的則是當前的消費升級轉型,國務院曾發文指出,“十三五”期間要抓住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加快推進消費升級的經濟轉型。
因此,業內推測,京東嚴控售假和虛假違規宣傳,一方面預示著京東在向中高端商品發力的戰略布局,另一方面,也能夠拉開與天貓、淘寶的距離,適應未來萬億級的中產階級消費。今年年初,京東集團副總裁熊青云曾公開表示“電商未來的出路唯有走品質化、品牌化的道路。”
漲價無可避免 追求利潤是根本
站在企業營收的角度考慮,從京東平臺的代運營商處了解到,高品質意味著高成本和高單價,打擊虛假宣傳也能從側面看出京東在某種程度上會提高對商家的要求,存在漲價的可能,包括供應商保證金、商品價格、營銷費用等。
國內某知名品牌商認為,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質優價廉的時代已經結束,商品的價格與價值將更加相稱,線上線下同價會是必然趨勢,線上只賣便宜貨的觀念也將被瓦解。
對于京東而言,加強對商家的管控,能更好的拉攏線下的零售商,獲得線下的增長空間,同時,剔除劣質的利潤,保證京東的良性利潤增長。從政府角度來看,由于京東處于北京地區,“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角度,這次打擊虛假宣傳也是積極響應政府凈化網絡購物環境的號召。
盡管淘寶、天貓針對打假的問題,也作出了非常堅決的行動。但是,整個生態的凈化,需要一個堅強而執著的多方協調和有效實施,“線上無假貨”這條路依然很漫長,京東果斷出打假新規,是跨出了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