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京東、順豐員工倒賣用戶數據的案件在法院審理,倒賣數據的員工被懲罰。但需要指出,京東、順豐并未作為企業主體承擔泄露信息的責任。目前,國內尚未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泄露數據的企業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尚未有定論,而這決定了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動力保護用戶隱私。
9月7日,淘寶正式禁售非實名制手機卡的執行日。這一天,淘寶關閉了超過11萬個相關商店。
“徐玉玉事件”之后,電信詐騙再次引發全社會關注。由于詐騙分子無需出具身份證信息就可以在淘寶買到大量非實名制“黑卡”,淘寶不得不關閉這些 “方便之門”。2016年8月30日,淘寶官網發布《手機號卡類禁售變更》的通知,宣布自9月7日起,對“手機號碼/套餐/增值業務”暫停準入,淘寶網賣家禁售此類目商品。按照該通知,國內三大運營商、多家虛擬運營商的手機號碼、IP電話號碼、流量卡等產品,均列入淘寶網的禁售范圍。
需要指出,境外運營商的手機卡不在禁售之列,電信詐騙者從未使用過這類使用成本極高、極易識別的手機卡。此外,天貓商城并未對手機卡禁售,記者瀏覽發現,天貓商城出售手機卡的商家均要求購買人在網上提交身份證照片、在手機卡配送時要求本人持身份證簽收,且每張身份證限辦三張手機卡。
不過,記者在淘寶檢索“手機號碼”、“SIM卡”、“實名制”等信息,仍然可以找到部分出售手機號的店鋪,以及可以偽造實名制手機卡的軟件。
難堵偽造實名制
大量20元以內出售的偽實名制手機卡絕跡之后,淘寶上脫穎而出的是一些注名為靚號、集團卡的手機號,以及一些標價百元以上、銷量極低的店鋪,這些店鋪成為漏網之魚。
不過,漏網之魚的數量也在持續減少。9月7日上午,記者咨詢了一家以銷售數碼產品為主的上海通訊店鋪,該店鋪仍然出售可以在全國使用的以13開頭的手機號,售價120元,“我一直賣這個價格,所以買的人不多”,該店主表示,“雖然說是禁止使用,但并不是馬上就查到所有人。不過,說不準一會我的也就下架了。”下午4時,該店鋪手機號下架。店主告訴記者稱,“系淘寶系統自動下架”。
“雖然封殺了絕大多數,但仍然有關鍵詞查不到的地方”,一位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一些以前只賣國際卡的店鋪,可能會夾雜出售國內卡,這些就不好識別。”
而事實上,淘寶的封殺只是切斷了一部分線上渠道,這并不能杜絕電話“黑卡”的流通。
在QQ群中,存在數百個以兜售手機號碼為主業的群,最大的群人數1300多人。此外,58同城、號碼之家等網站依然可以提供出售手機號的平臺。
記者在其中一個QQ群中發現多名“每月需要幾千張卡”的用戶,知情人士透露:“這類人主要從事手機注冊、APP*用戶、**等業務,因為很多APP的注冊都需要手機號,手機注冊也需要。通過實名制方式,他們根本開不出來幾千張卡,只能找各種渠道買卡。”
而且,此類用戶只能通過運營商內購批量買卡,“手機實名制軟件可以通過運營商跳過公安部要求的實名制認證系統,一次開出成千上萬張卡,這些商戶每個月買卡的錢都在10萬左右”,上述知情人士介紹:“不過他們這些卡也就用幾個月,之后就會轉手賣掉,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流入詐騙分子手中了。”
該知情人士不久前就此問題向工信部旗下12300舉報“河南許昌電信違規開卡1.3萬張”,不過目前該投訴尚未得到處理。
舍本逐末?
由此看來,淘寶的封殺并不能完全遏制“黑卡”的橫行。而事實上,實名制的落實情況,也并非打擊電信詐騙的關鍵。
早期的電信詐騙都是以“猜猜我是誰”、“嫖娼被抓”、“我是你領導”等等陌生電話詐騙的形式流行,2007年,公安部已經開始要求三大運營商進行實名制認證,但并未嚴格執行。2011年之前,運營商主要因為“垃圾短信”、“騷擾電話”、“強制消費”等問題被廣為詬病,電信詐騙都被歸于“騷擾電話”一類。
而2011年之后,隨著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大量信息泄露事件爆發。2011-2015年之間,國內包括網易、攜程、世紀佳緣、京東、人社部等在內的數十家大型企業均爆發過數據泄露事件。
而在此期間,電信詐騙也從最初的陌生詐騙進階為精準詐騙,詐騙分子可以準確報出受害者的姓名、電話、住址,以及訂單、機票、車輛、房屋交易、考生信息等數據,電信詐騙成功率大幅提升,且影響范圍迅速擴大。8月“徐玉玉事件”的起因,毫無疑問也是“助學金”信息的泄露,但目前警方尚未公布信息泄露的源頭。
2016年,京東、順豐員工倒賣用戶數據的案件在法院審理,倒賣數據的員工被懲罰。但需要指出,京東、順豐并未作為企業主體承擔泄露信息的責任。目前,國內尚未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泄露數據的企業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尚未有定論,而這決定了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動力保護用戶隱私。
“中國的個人信息泄露已經完全失控,想遏制已難上加難。如何降低網絡詐騙案的發生,至少有兩件事可以做得更好”,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告訴記者:“一是控制非法個人信息買賣的渠道,查禁那些主要用來交易個人信息的QQ群、百度貼吧及論壇。二是推動銀行或銀聯,篩查用于洗錢的中間賬號。”
在李鐵軍看來,電信詐騙中用于洗錢的借記卡賬號均存在“沒有正常生活類消費記錄、人卡分離、資金流動異常”等等現象,“銀行可以通過風控策略,對風險較高的銀行卡的轉賬進行‘延時到賬’等措施,如果銀行銀聯把洗錢卡這件事做好,電信網絡詐騙案至少可以降低90%。”
事實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在2015年底發布的《中國反洗錢報告2014》,針對犯罪分子“大量囤積銀行卡為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網絡賭博等涉眾型犯罪接收和轉移資金”案件頻發的情況,人民銀行曾經印發《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銀行卡業務反洗錢工作的通知》。
但從目前電信詐騙依然可以迅速轉賬的情況來看,“反洗錢”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效。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