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曾因為大量產出仿冒名牌的運動鞋,被戲稱為“假鞋之都”。時至今日,雖經當地政府多次打擊,但假鞋仍然屢禁不止。而位于莆田市北部的安福電商城附近,白天店鋪鎖閉、人影稀少,夜間燈火通明、人頭攢動、車流不息,幾乎所有人都壓低了聲音在交流、交錢、拿貨,附近的幾條街道甚至會經常堵車,這里因此被稱為“夜安福”。(1月16日《北京青年報》)
談到假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小商販們在地攤上瘋狂甩賣的假阿迪、耐克。可實際情況卻是,很多假貨在電商平臺披上高仿的外衣,品質足以以假亂真。有的廠商甚至一邊給知名運動品牌做代工,另一邊生產高仿鞋。如此語境下,再加之電商平臺超高的配送效率,“高仿貨”自然成為一些人眼中的搶手貨。
假貨成為搶手貨,首先對知識產權的無情挑戰。別人通過不斷地拓展市場,持續地廣告、營銷,打造的品牌,卻被假貨輕易摘走桃子,顯然這是對知識產權的挑釁。更重要的是對創新的無情扼殺。試想,假如大家都在做廉價的“高仿”,都在等著復制別人的造型、做工,誰還愿意創新、打造自有品牌呢?長此以往,必然是劣幣驅良幣,最終讓造假者淘汰正牌企業,整個產業鏈都沒有贏家。
那么,如何整治假鞋泛濫呢?首先肯定是加大打擊力度,保護知識產權。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引導造假者懸崖勒馬。事實上,目前很多假貨制造者,早就不是小作坊運營,而是已實現產業化、專業化,具有一定的實力。甚至有的“高仿品”與真貨比起來,質量也不遑多讓。制作手法精湛,工藝考究,專注假貨豈不可惜?
因此相關部門在打擊假貨的同時,引導這些制造企業放棄短平快思想,盡快轉型為“正規軍”是應有之義。在這一點上,福建晉江是個非常好的前車之鑒。在本世紀初,晉江企業也曾陷入假貨泥潭,然而通過轉型目前已涌現出一大批知名運動品牌。顯然,晉江的今天,應該是莆田的明天。莆田相關部門應該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引導造假企業轉型升級。
再者,當假貨搭上電商,監管也要“云端執法”。當假貨搭上電商,無疑擴散速度更快,更容易打通產業鏈。但電商平臺大數據的特點,也讓假貨的每一筆都留有痕跡。店鋪賣了多少,賣給誰,走的什么渠道一目了然。只要監管與時俱進,也站上云端,必然能給假貨雷霆一擊,使之無處遁形。可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少有監管部門入駐電商平臺“云執法”。這無疑給了假貨可乘之機。
總之,莆田摘掉“假鞋之都”的標簽,不止要靠突擊執法,監管更要有所作為,引導相關企業轉型升級。唯有如此,“白天鬼城,夜里鬼市”的局面才能迎刃而解。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