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消息,疫情期間雖然國家三令五申嚴查漲價、囤貨、假冒等違法行為,但有些不法商家為了利益依然鋌而走險。
2月3日,蘇州工業園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蘇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檢查?,F場發現一次性口罩1萬余只,外包裝上標注有“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字樣。根據品牌方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出具的《聲明函》,現場口罩均為假冒產品。隨后,執法人員對假口罩當場予以扣押。
而在發現該公司售假行為后,淘寶母公司阿里巴巴立即下架商品鏈接、關閉店鋪,對店鋪做永久清退。近日,淘寶網還將這家店鋪訴至法院,索賠百萬,并要求被告在淘寶網向消費者、守法商家和平臺道歉。
據獲悉,在本起訴訟中,淘寶方面稱,被告在注冊淘寶店時簽署的《淘寶服務協議》中明確規定:不得在淘寶平臺上銷售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它合法權益的商品。其次,被告的售假行為不僅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還給淘寶造成了經濟和商譽上的嚴重負面影響,應當賠償損失、并消除影響。
昨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并將于近期在線公開審理。據了解,這是杭州互聯網法院防疫期間第一起電商平臺起訴售假口罩商家并獲得法院立案的案件。
事實上,這并非是阿里處理的首個違規商家。2月5日,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再次發布“最嚴口罩禁令”。這份面向全體商家的公告重申,平臺持續從嚴從重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防疫用品的行為,對問題口罩和違規賣家“零容忍”。
公告稱,對涉嫌假冒偽劣、哄抬物價、虛假宣傳等違規問題的商品和店鋪,平臺將從嚴從重查處打擊,同時階段性地公示違規處罰名單:“發現一家、處理一家,誓讓疫情期間的作惡者傾家蕩產、絕不姑息。”
彼時,阿里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月4日,阿里巴巴已永久清退15家涉嫌銷售問題口罩的店鋪,其中5家被移送執法機關。
而最新數據則顯示,阿里目前已攔截、刪除57萬條可疑口罩鏈接,協助全國14個省份30個地市執法機關,偵辦、查處制售假冒偽劣口罩等違法案件128起。
實際上,我國本身就是口罩生產的大國,只不過因為春節和疫情的特殊原因導致產能沒有及時恢復。據工信部介紹,我國每天口罩的產能在2000萬只,并且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加入到口罩的生產中,例如中石油、中石化聯合中下游籌措了11條口罩生產線。
而對于利用疫情期間人們的恐慌和市場的需求,違反國家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甚至造假以牟取暴利,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必將受到懲治。
此外,對于阿里等電商平臺來說,嚴懲制售假冒偽劣防疫用品的商家,不僅是在維護消費者利益,還體現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塑造了良好的平臺形象。
最后,這也提醒著廣大消費者需要提高警惕、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防護口罩,發現“偽劣”“三無”“天價”等問題口罩的,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防止更多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問題口罩流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