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也層出不窮,各行業消費亂象不容忽視。黑貓投訴盤點2019年熱門消費維權事件,發布“1號關注”揭曉十大行業“亂象”,帶你走進那些真假套路。
網購:商家促銷成“套路游戲”
購物節預售滿減等促銷活動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的參與,但隱藏在“雙11”購物狂歡活動之下的諸多陷阱,讓消費者防不勝防。商品先漲價后降價、或者買完就降價,讓部分消費者大呼上當。近期購物平臺也涌現了一批假口罩,或者買了口罩后以各種理由不發貨,不少消費者為此十分困惑。
不少網友認為,如今的“雙11”已經變了味兒,套路越來越多,誠意越來越少。蓋樓、砍單、集幣、攢津貼、交定金等玩法層出不窮,計算公式越來越復雜,折扣力度永遠算不清楚,一個促銷活動活活變成了考驗時間、耐力、和人際關系的智力游戲。
視頻網站:超前點播會員還要單交錢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視頻網站逐漸成為了網友觀影看劇的主要渠道,各大視頻網站也推出了會員服務,付費可以享受多看幾集的權益,有的節目也僅限會員才可觀看。人們在這些視頻網站上消費的不斷增加,也帶來了許多消費糾紛。
其中,這一年來最讓觀眾“吐槽”的就是“付費超前點播”這種形式了。買了會員,想看全集還得再交錢。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視頻網站的采取各種花式“超前點播”的方式讓觀眾眼花繚亂,購買了會員服務的消費者如果需要“更多服務”,還需付費變成vvip,且成為vvip先必須付費成為vip。
共享行業:“押金難退”成通病
近年來涌現了多種形式的“共享消費”,在滿足部分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不斷暴露出許多問題。“押金難退大戶”ofo又有了新套路,而想要提現押金,需要通過“購物返利”的形式。
繼“共享單車”押金難退后,黑貓投訴平臺上“共享汽車”退還押金也成為了又一大熱點。在租車類投訴中消費者反映最多的問題還有:多扣費、車輛行駛過程中發生故障理賠責任如何劃分和找不到客服等。
教育培訓:預付費退款難沒準還陷套路貸
2019年8月,韋博英語在國內主要城市的分店陸續被爆關門停業,導致上萬名學員無法享受之前購買的教育服務。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該機構主要通過預付費的方式收取學費,學員需交費3萬到10萬余元。倒閉風聲傳出后,大批學員申請退費,但多數不成功。由于預付的學費金額較大,不少學員通過貸款來交學費。有韋博英語的工作人員表示,學員的學費大多以分期貸款形式完成,很少有一次性付清的,貸款訂單占比高達80%。而在門店關門后,這些學員無法上課,但還需要繼續還款。
汽車交易:費用五花八門、暗藏玄機
4s店亂收費的現象也得以曝光,但除了在4s店購買新車各種費用暗藏玄機之外,二手交易市場的各種坑更是層出不窮,比如買到事故車、泡水車等,還有很多車主將車賣給二車交易平臺,但錢款遲遲不到,而買二手車的消費者更是交了錢沒收到車,貸款的金額不明等也是消費者投訴較多的問題。
網游:“熊孩子”大額充值責任難界定
近年隨著網民觸網年齡越來越低,未成年人盜用父母信用卡充值游戲幣、打賞主播的現象頻出,涉及金額也從幾十塊到上萬元不等。
長租公寓:租金隨意漲、房東房客兩頭坑
因疫情影響,很多消費者租住的公寓也相繼收到影響。還有消費者投訴稱疫情期間在自如租住的房屋到期,想要續約,但發現租金已由原來的2099漲為2399,漲福12.5%。
炒作經濟:炒盲盒、炒鞋等引發侵權隱患
2019年,炒作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消費市場一個重要表現。“全民炒鞋”話題受到了媒體和大眾的關注,“盲盒經濟”也帶動了新一輪的消費風潮,稀缺盲盒在二手市場甚至被炒到上千元高價。然而,隱藏在這輪消費熱潮背后的消費侵權問題也逐步顯現。
互聯網金融:想貸款?先交“評估”費
互聯網的發展及手機支付的普及帶給人們很多便利,但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多風險。黑貓梳理相關消費者投訴時發現,很多網貸產品都聲稱可以給消費者提供貸款,但當用戶點擊進入,綁定銀行卡后就立即被扣了一筆名為“個人風險等級評估報告”的費用,而此時還并未開始貸款。
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個人風險等級評估報告”關鍵詞,相關投訴單近5000單。
直播平臺:網紅帶貨質量不堪 售后無保障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崛起,“直播帶貨”尤其是“網紅帶貨”的模式也逐步進入大家的視線,但快速發展之下,“直播帶貨”中的產品質量不堪、平臺數據造假、售后無人理等現象頻頻出現,影響了公眾的消費體驗,諸多“直播帶貨”造成的“兩頭坑”事件也引發了不少輿論爭議。
黑貓投訴平臺希望通過梳理這些“亂象”,引起對消費維權問題的關注,黑貓也將持續關注消費領域新動向,在處理消費者投訴的同時,也會及時將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曝光,提醒更多消費者謹防消費陷阱,切實提高消費者對消費侵權的認知水平,為優化消費生態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