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著無數外貿企業希望的廣交會越來越近了。
不同以往,這屆廣交會一波三折:原定于4月15日舉行,因海外疫情惡化而被取消,最終定于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
自1957年創辦以來,廣交會第一次在線上舉辦。聽聞消息,外貿老板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幸好還是舉辦的。”疫情期間受損嚴重的他們,指望這關鍵一仗來盤活全局。
17年前,也是一場疫情,名叫“非典”,那時大家并沒有太多選擇。
非典時期
2003年4月上旬開始,非典病例逐漸增多,但通報仍然“可控”。那一年的廣交會依然如期舉行,參展企業依然如期到場,其中一家名叫阿里巴巴。
因答應50家客戶會帶著他們的產品去參會,阿里巴巴先后派出十余名員工飛赴廣州。當時帶隊的女孩叫宋潔。回杭州后,她成了浙江第四例“非典”病例。
2020年,宋潔已經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伙人。
17年前,阿里巴巴是她背后的支撐;17年后,阿里巴巴成了更多人的支撐。
第1例確診病例
2000年4月26日,宋潔走進杭州華星科技大廈。
此前,她從浙江大酒店離職。前同事說起,杭州一家名叫阿里巴巴的公司正在招聘酒店預定系統的工作人員,她抱著試試的心態前往。
在華星科技大廈里,她遇到了此后在互聯網江湖上頗有分量的人物。
第一關的面試官是彭蕾和周嵐。彭蕾是阿里巴巴十八位創始人之一;周嵐是第48號員工,目前是阿里巴巴集團澳洲業務總負責人。
第一關通關,宋潔被帶到了第二個房間,里面坐著面試官李琪,他曾擔任阿里巴巴首席運營官。
“你會用電腦嗎?”李琪問。
“只會簡單的,難的不會用。”緊接著,宋潔補充了一句:“學學不就都會了嗎?”
李琪噗嗤笑出了聲。
一星期后,宋潔收到了阿里巴巴的錄用通知。那一年,她22歲。
入職阿里不多時,她就充分感受到了“擁抱變化”。
起先她是幫客戶預定酒店,不久,業務變了。三年后,她負責客戶關系部。這是阿里巴巴最早的活動部,做展覽辦會議,最主要的任務有二:幫助中國供應商call單,提升銷售額,以及服務客戶,譬如帶客戶的產品參展。
2003年4月11日,十幾位阿里員工帶著50名客戶的產品,分批次飛赴廣交會。
宋潔是項目負責人,也是第一批抵達廣州的阿里員工。返回杭州后在家隔離一周,并無任何異常。于是,她回到公司,處理了一些工作事項。
約莫是回杭州的第十天,宋潔開始發燒。按照要求,她每天都去浙大二院報道,要拍片,也要掛點滴。掛到第五天時,醫生說她肺部出現了很大變化。很快,救護車來了,直接將她送至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當時的非典隔離點。
穿上三層的嚴密的防護服、從醫院的露天走廊向前走時,她看到每個房間都住著一位確診的非典病人。
那些被隔離的阿里人
消息瞬間在阿里巴巴公司內外炸開了鍋。
員工曦貝記得,那天是五一假期后的第一天,同事們都剛回公司。馬云突然召集大家集合,會上,他戴著口罩宣布:一位同事參加廣交會后得了非典,所有在杭州的同事都要被集體隔離,在家辦公。
時間緊急,300多名員工來不及細想,迅速行動起來。搬電腦的搬電腦,拿文件的拿文件,僅一個下午就準備完畢。
“我當時身邊一句多余的話都沒有聽到,大家都在高效地執行。過程中互相幫助,非常團結。”曦貝說。當時她幫同事推電腦柜的瞬間還被影像記錄了下來,成了如今彌足珍貴的照片。
所有的工作都轉移到了線上進行。
曦貝負責把B2B的商機審核后發到網上。她想起了2002年,她在《錢江晚報》上看到的那則阿里巴巴招聘,上書八個大字:此時此刻,非我莫屬。這一刻,她極大地體會到了這八個字的含義。
家中沒有網絡的四娘則轉而負責總機接線。總機一刻不停,有外地同事致電詢問總部情況的,有客戶致電說明訴求的。偶爾離開座位,四娘會交代家人,接起電話時一定要說:“你好,這里是阿里巴巴。”
不只是四娘,那時有太多的阿里員工都這樣交代過家屬,那時有太多的阿里家屬都接起電話,說過那句:“你好,這里是阿里巴巴。”
總機的線路如此繁忙,以至于時任首席運營官關明生打了很多遍才聯系上四娘。
關明生詢問四娘的情況,也告訴她其他同事的情況。
從這個電話里,四娘知道了大家的心態都挺好,家里有電腦有網絡的同事們白天工作,晚上還會聚在電腦前唱卡拉OK,氣氛很是融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興起的“云辦公”、“云開會”、“云唱K”,原來在17年前就已經被阿里巴巴的員工們悉數使用。
是家人,是朋友
同是五月,同在杭州的宋潔卻面臨著另外一番景象。
隔離病房里沒有電視機,也沒有熱水器,無法看電視消遣也無法娛樂。更關鍵的是,住院的第一天,她的手機就壞了。
消息傳到了馬云耳中,他第一時間托人送進去一只小靈通和一臺CD機。
在隔離病房里,宋潔每天都會做三件事:靠著小靈通與家人、朋友聯系,馬云、關明生幾乎每天都會致電詢問情況;CD機里有一首阿杜唱的“堅持到底”,好聽的同時還挺激勵人;看報紙獲取外界信息,一看就是半天。
對了,還有一件頂重要的事兒:閱讀信件。
這些信件都是阿里巴巴的同事寫了之后托人送進來的,有鼓勵,也有祝福。而在那段特殊的時間里,它們起到的更大的作用,是陪伴。
出院那天,宋潔分外激動。她在醫院簡陋的洗漱間里洗了澡洗了頭,“真的太久沒有洗頭了”。
院門外,馬云、關明生、馬云夫人張瑛以及宋潔的家人們都等候多時。
“那一刻特別幸福,有這么重情義的老板,能在這樣的公司,真的覺得是我的福氣。”宋潔說。
這場摧毀了很多企業、原本也可能摧毀阿里的災難,最終卻進一步成就了阿里,并催生了“510阿里日”。
“510”本身極具特殊意義。2003年5月10日,阿里人被隔離在家,然而就在這一天,淘寶網成立,后來集聚了數以百萬計的商家,為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帶來了便利。
2005年,為了紀念非典時期阿里人的激情和信念,以及在困難出現時,家人的不離不棄、眾志成城,阿里巴巴特別把每年的5月10日定為“阿里日”。
每年510,阿里同學的親屬都可以進入園區,參觀家人的工作環境,參與園區的慶祝活動,觀摩馬云主持的集體婚禮。
那一天的園區,紅毯鋪地,彩球懸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繽紛更顯魅力。
如果你問阿里同學什么是阿里日,很多人都會告訴你:不拋棄不放棄,是家人是朋友,要感恩要敬畏。
“恭喜你要成為合伙人了”
十幾年來,宋潔常常會在510這天帶父母來園區逛逛。隨著工作的增多,她已無暇顧及。2019年,她已經升至阿里巴巴合伙人。
阿里工作不易,阿里工作20年不易,能成為合伙人更是不易。行走至此,或許也因為宋潔一直都是當年那個認為“學學不就都會了嗎”的宋潔。
大約是2008年,阿里成立了一家商業會展公司,自負盈虧,宋潔正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她第一次有了“當家人”的感覺:對業務怎么判斷,完善的組織架構如何建立,怎么開源節流——細到辦公室里面的熱水是什么時候開,什么時候關。
那些年里,西湖論劍、網商大會等活動不斷舉行。熟悉互聯網歷史的人或許都知道,西湖論劍堪比金庸武俠中的華山論劍,金庸、丁磊、張朝陽都曾是座上賓。
2013年,宋潔產假剛休了三個月,又迎來了新挑戰。她接到了“云棲大會”的新任務。不過那時,云棲大會還是“開發者大會”,從2010年開始已經辦了三屆。
“美國有CES,中國也有很多好的技術產品,可以通過大會展現給大家,讓國際頂尖的嘉賓給大家帶來新的思路,讓開發者也有自己的圈子。”在宋潔的想象里,這個大會一定是開放的,包容的。
2015年的云棲小鎮,中大廣場園區的辦公樓里,會議、音樂節交錯進行。幾年后,云棲小鎮有了國際會展中心,有了大草坪,有了更寬廣的空間,云棲大會也成了一場業界盛事。
“今年的‘云棲大會’將公布阿里巴巴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平頭哥’重磅產品、人工智能整體性突破進展等。”2019年,作為云棲大會組委會負責人,宋潔如此介紹。
那一年的云棲大會,共有200多位世界級科學家、400多家科技合作伙伴參與,科技展區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共發布了1000多項頂尖技術。
2019年,在去準備達沃斯晚宴的路上,宋潔接到了馬云的電話。
“恭喜你要成為合伙人了。”馬云告訴她,合伙人們做了這樣一個決定。
宋潔形容,聽聞消息很驚訝:“就覺得為什么會是我?合伙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很激動但也很有壓力,因為對我來說,責任更大了。”
她強作鎮定地打完電話,接過了阿里巴巴最高的榮譽和責任。至此,阿里巴巴三十幾位合伙人中,再添一位女將。
此時此刻,非我莫屬
2020年,新冠肺炎來襲。
阿里巴巴女性合伙人們所創辦的公益基金會,為前線的女性醫護人員捐獻衛生用品、飯菜、套鞋。她們分工合作,有人負責貨源,有人負責運輸。
宋潔
盡管在家中,但宋潔的電話基本不離手。她需要知道貨物的所處地,讓貨物最快到達疫區。
“今年的疫情不是2003年能比的,我今年哭的次數,真的比我確診的那一年還多。”宋潔多次說道。她還和團隊做了一個視頻,放在內網,為湖北的同學加油。
曦貝
在這一期間,曦貝正帶領著阿里健康的客服團隊奮戰在服務一線。疫情期間,阿里上線了“慢性病百藥不出門”計劃,不少慢性病的客戶找不到藥物,就會致電求助。
一位有甲狀腺問題的湖北客戶,剛開過刀,正懷著孕,急需一項藥物。如果不吃,會對胎兒有影響。最終,曦貝所在的客服團隊與整個行業的運營小二通力合作,找到了這款藥,并在一天內送到了客戶手中。
四娘所在的法務團隊,則不斷地為阿里巴巴審核協議、把控風險,比如捐贈貨源的鑒定。
四娘
她們身后,阿里巴巴正在發揮“數字經濟體”的作用,在抗疫和經濟兩方面全力運轉。
1月25日,阿里巴巴啟動馳援武漢行動。“抗疫”初期累計投入30億元,用于采購醫療物資、馳援醫護人員、支持新冠疫苗研發、打通全球物流綠色通道。馬云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共捐贈防疫物資超2億件,馳援國內外疫區。
這一場疫情不僅讓無數個體承危,也讓無數企業受困。
阿里巴巴成了無數小微商家的“大后方”——支付寶啟動小微商家金融扶持計劃,墊資2000億為商家提供免費的“0賬期”服務;淘寶設立總額200億元、為期12個月的特別扶助貸款……一系列舉措,幫助小微商家渡過難關。
2020年4月7日,時隔11年,阿里巴巴再次重啟“春雷計劃”,推出五大方面16項扶助措施:外貿升級線上突圍、助力外貿開拓內銷、打造數字化產業帶、智慧網絡助農興農、金融支持“再扶一把”。
在這一場疫情中,技術的重要性也顯露無疑。
達摩院專家助力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將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全國超1.8億學生用釘釘在線上課,超2億上班族和1000萬企業組織用釘釘在家辦公;支付寶、阿里云為超過200個城市提供健康碼技術支持。
阿里巴巴的各個業務像是“葫蘆七兄弟”,各有各的優勢,他們或獨自或合力,為不同的人不同的企業助力。只是在阿里經濟體內,遠遠不止“七兄弟”。
從“自己活下來”到“讓別人活下來”
17年前非典時期的阿里和17年后新冠疫情期間的阿里,究竟有什么不同?
馬云這樣回答:“17年前的非典,阿里從危中找到機,讓自己活了下來;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成長為一個經濟體,新的危機面前,我們不但要讓自己活下來,更重要的是,要用技術和平臺的力量,讓別人活下來、活得更好,讓別人從危走到機。這就是17年來,阿里巴巴最大的成長!”
2020至今的幾個月里,每一位平凡的阿里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經歷了不平凡的日子,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張勇透露,即將到來的5月10日,阿里日,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將為這次戰疫情頒發特別獎。
最近,宋潔常常想起2000年初入阿里,那時大家吃的是五塊錢的紅草莓盒飯。盡管飯菜簡單,但一到午飯時間,走廊里就彌漫起了香味,熱熱鬧鬧的。她怎么都不會想到,自己會在這家公司里呆上20年,這家公司會發展成今天的模樣。
現在,她和團隊忙著搭建線上展會系統。疫情不知道什么時候退去,她要讓更多的企業都能在線上參展。
“將不可能化為可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點我們從來沒有變過。”宋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