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抗疫持續攻堅,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互聯網平臺應急救災彰顯新氣象。
日前,阿里社區電商(MMC)事業群旗下盒馬集市江蘇倉急調10萬份健康包供南京市民免費申領,平價供應防疫物資和生活用品。記者了解到,健康包于已于7月31日晚10點開放申領,首批3萬份已悉數申領完畢。
盒馬集市是南京市政府公布的重點保供企業之一,也是第一家宣布援贈物資、保供穩價的社區電商平臺。類似的快速反應能力在此前的鄭州水災中也曾得以印證—盒馬集市河南倉在災情第一時間開倉,向受災人群免費提供了首批45萬件食品與生活用品,保障民生物資供應。
和去年新冠疫情始發時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各大平臺“千里馳援”不同,今年以來,以盒馬集市為代表的社區電商平臺,在各地搶險救災中表現亮眼。從廣深抗疫,到鄭州開倉救災,再到南京抗疫,處處有阿里MMC的身影。
成立不到半年的阿里MMC,通過社區電商模式扎根全國各地,并在多輪救災抗疫行動中證明,本地化的服務能力可以實現在緊急狀態下,快速轉化為保供穩價、搶險救災的實際行動。
社區電商“保民生、穩供應”的社會價值,在疫情考驗下得到充分體現。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表示,可以把社區商業叫做“生活支持產業”或者叫“生活支援產業”,這個新的定義,可能是后疫情時代人們賦予社區商業更多的社會的內涵,是其未來的一個主要變化。
阿里MMC以百萬社區小店為立足點,適應了電商從遠場向近場的發展趨勢,最深入居民生活,也最能了解和直接解決小家庭的瑣碎需求,通過運用數字化推動溫度感回歸,成為居民生活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真正做到“愛上這座城”。這也是為什么阿里MMC能夠最快響應,推出措施并籌集到物資的原因:盒馬集市離居民生活圈最近,加上高度本地化的供應鏈及基礎設施,得以用確定性的數字化手段,撐起最高效的物資援助。
一年不到的時間,阿里巴巴從云端馳援,進化為既在云端,也在現場,離災情中心的距離越來越近,對搶險救災需求的響應速度越來越快,動作也越來越高效和實在。除了有著比去年更進一步的供應鏈調度能力,也因社區電商基礎設施的建設,而能夠在最緊迫的時候,解決錢解決不了的難題。
人民日報此前指出,盒馬集市在抗擊廣深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已經成為城市保供給、穩物價的基礎設施之一。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者,面對災情,正是阿里等互聯網企業拿出責任感和行動力的時候,應當在緊密配合政府協調指揮的基礎上,發揮互聯網技術在政府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羅震東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度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程度日益提高,互聯網平臺公司在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新型商業基礎設施建設,微觀行動力大大強化。強大的平臺能力與大量毛細抓手的結合,不僅明顯提升電商服務品質,關鍵時刻能夠成為政府公共應急管理的重要補充。尤其在疫情、水災等特殊時期,基于平臺配送的“可獲取性”的價值日益凸顯,能夠有效地加強生活圈的韌性。未來隨著疫情的常態化以及各種極端天氣的高頻化,迫切需要盡快增強城市與社區抵御災害的韌性,類似盒馬集市這樣的互聯網企業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