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配送巨頭美團在中國香港推出了一款姊妹APP,這是其在中國大陸以外首次推出外賣APP,但一些分析師對其是否能迅速占據市場持懷疑態度。
研究機構Blue Lotus董事總經理楊子瀟(Shawn Yang)表示:“我對美團在香港的擴張不太樂觀。我認為這個市場還不夠大,美團不會投入大量資源。”
這項名為KeeTa的外賣服務于5月22日在香港旺角和大角咀兩個居民區啟動。
一個月后KeeTa宣布,在這些市場推出“超出預期”后,將擴展到深水埗和油尖旺區。
美團表示,KeeTa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覆蓋整個香港市場。
此次擴張之際,美團在國內市場正面臨著來自抖音等后起之秀的激烈競爭。
根據中研網的數據顯示,美團是中國外賣行業的領頭羊,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接近70%。
一位KeeTa的發言人表示:“我們收到了大量來自旺角、大角咀以外的顧客和餐廳的詢問和呼吁,這極大地增強了我們進一步擴張的信心。”
該發言人表示,公司將“繼續提供外賣服務,并盡快將其服務擴展到香港的更多地區”。
晨星亞洲高級分析師王凱認為,進軍香港地區對公司的收益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他表示,KeeTa在香港的擴張“只是可能再增加700萬用戶”,而美團在大陸已經擁有超過6.78億用戶。
王凱表示:“我認為KeeTa不會對美團的收入產生很大影響。”
美團拒絕對分析師的觀點發表評論。
分析師楊子瀟表示:“我認為美團想找一個與中國大陸文化接近的市場,建立一支團隊,并從長遠來看,嘗試他們能否在海外市場占據一定市場份額。”香港作為美團的試驗平臺,最終其可能會向國際擴張。
激烈的競爭
香港的外賣滲透率并不是特別高。
根據研究公司Momentum Works的一份報告,目前,整個餐飲業約有10%使用外賣配送,而兩年前中國大陸的平均比例達到了21%。
報告稱:“在香港,外賣并不像在中國大陸那樣常見。”這個亞洲金融中心的每個街角都有大量的食品和飲料店。
據數據提供商Measurable AI的數據,香港的外賣市場目前由Foodpanda和Deliveroo主導,在KeeTa推出之前的5月份,它們分別占有64%和36%的市場份額。這些數據包括了送餐和自取訂單。
KeeTa目前不提供食品自取服務,只提供外賣配送服務。
Uber Eats在香港運營五年后,于2021年底退出香港市場。據Measurable AI的數據,它在退出時的市場份額約為5%。
楊子瀟表示:“如果這個市場已經有兩到三個主導者,那么實際上很難改變消費者的心態,除非他們做大量的補貼活動。”
晨星的王凱表示:“KeeTa進入香港應該會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優惠和折扣。從長遠來看,這應該會對消費者有利。”
另外,香港已經對Deliveroo和Foodpanda的反競爭行為進行了調查。這意味著參與者不能進行諸如限制餐廳或因其轉向與其他平臺獨家合作而對其進行懲罰的行為。
同時,KeeTa等規模較小的企業可能能夠擴大市場份額。
發放補貼
為了吸引新用戶,KeeTa為每個新用戶提供價值300港幣的免費代金券,可以用來抵扣餐費和配送費。該公司“計劃在新區進一步推出各種營銷活動”,如為全民免費配送、推薦折扣和食品優惠。
KeeTa還提供60港幣起的套餐(含配送費),以解決單獨用餐客戶的痛點。而Foodpanda和Deliveroo的最低訂單要求通常在50至80港幣之間(不包含配送費)。
為了進一步吸引顧客,KeeTa向所有用戶推出了“準時承諾”政策。如果客戶的訂單比原計劃晚15分鐘以上,他們將獲得優惠券作為補償。
Foodpanda香港董事總經理賴偉昕(Ryan Lai)表示,短期促銷活動不足以在長期內建立客戶忠誠度。
賴偉昕說:“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我們發現建立強大的客戶粘性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他說:“在我們看來,新玩家進入本地配送空間反映了這個行業在市場上尚未開發的增長潛力。”他補充說,Foodpanda將繼續更好地為其客戶服務。
對于新進入者,Deliveroo香港的發言人表示:“自從Deliveroo七年前首次進入香港市場以來,我們一直對本地食品和雜貨行業的前景持樂觀態度,因此,我們將競爭視為創新的驅動力。”
最近,該平臺還為付費用戶推出了“準時承諾”政策——如果他們的訂單延遲15分鐘或更長時間,將用代金券進行補償。
然而,Momentum Works在報告中指出,香港的外賣配送市場“仍然冷淡”,即使在疫情期間,也沒有爆發增長。
但是,這家研究公司表示,KeeTa可以利用美團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經驗。
“只要美團確定了領導層,選對了人,有效地組織了內部結構,他們就不用擔心來自兩個現有參與者的競爭。”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