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0年,大家都覺得只要肯吃苦,都能賺到錢,賺多賺少而已,被淘寶商家稱為“黃金三年,就這樣逐步的形成了廣州犀牛角村的淘寶村。
村里人估計,這里聚集了大約3000戶逾萬人的淘寶商家,由此衍生出近30個快遞經營點、20多家餐飲排檔,以及制造快遞單、紙盒、拍照等等各類與淘寶相關的行業。整個村是名副其實的“淘寶村”,每天,從村里“走出”近15萬單網購貨物。
淘寶商家中有80%左右來自湖北,湖北人中,絕大多數又來自同一個地方———漢川市中洲農場。充斥樓棟的湖北方言,遍布街邊的湖北餐館,讓人置身一個“湖北村”。
犀牛角村變成“湖北村”,既是人和,也是巧合。最開始,來此的淘寶商家是一批湖北漢川中洲農場的年輕人,發現有錢可賺后,農場一帶十、十帶百地都涌到犀牛角村從事淘寶生意,用一名中洲商戶的話說,“凡是能用手敲鍵盤的都來了。”
犀牛角村變成“淘寶村”,占的是地利。一則前幾年房租便宜,租套100平米的房間每月400元足矣,二則這里離沙河批發市場較近,且有一輛直達公交車。由于沙河市場是全國的女裝集散地之一,犀牛角村的淘寶商家絕大多數都經營女裝,許多網上“爆款”,都出自這里。
王力(化名)是最早一批來犀牛角村的中洲人,他說,那時只要敢于做淘寶,沒有虧本的,年頭空手而來、年尾開輛汽車回家的例子比比皆是。
從2011年開始,開網店的人越來越多,商家數量呈幾十倍增長,競爭進入白熱化。從那時起,有人拎著箱子來,也有人拎著箱子走,來犀牛角村開淘寶店,已經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了。村里的商戶也進行了更新換代,有的賺到錢“不玩了”,有的利潤越來越少,有的則短時間成為“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