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當CEO李國慶早前說過,當當需要重塑品牌,改變人們對其圖書電商的固有認知,給自己注入“時尚”的基因,而當當從圖書電商轉型時尚電商,跨度如此之大真的好嗎?
27日,當當與中國服裝師設計師協會在北京宣布,雙方共建的DANG•DHUB設計師平臺正式啟動,并且基于此平臺,本屆國際時裝周13位優秀設計師的2015春夏系列新品在當當同步上線,并且實現了獨家預售,至此,當當喊了一年的“時尚”口號終于落地了。
在此之前,當當想要轉型時尚電商的目的已經很明顯了,并且還用一系列的動作告訴了大家,當當不僅僅是家賣書的網站。
2012年下半年當當網已經開始玩起轉型,并且確立以服裝作為業務新重心,去年9月,當當網宣布變身“時尚電商”,之后便是一直強化其“時尚”的標簽,而在今年9月,當當宣布與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達成了戰略合作,創建中國原創涉及扶持平臺,讓優秀的設計師能夠在當當網上賣衣服,真正朝“時尚”做出了實際性的探索。
并且在此之后不久,當當網就宣布改名字,換logo,甚至連用了15年的口號都給變更了。
而對于當當的轉型,很多人看來跨度還是有點大,比如去內蒙古圈地養羊,推自由品牌“當當羊絨”這事,在轉型這么緊要的節骨眼上,似乎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行為,但是李國慶卻是很認真的,為此還專門跑去內蒙古找品牌商和工廠看羊絨的真假。
雖然李國慶對于推自有的時尚品牌顯得很在意,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對于當當來說推自有品牌還不是很成熟,在他看來,年銷售額達到60億規模,才是做獨立設計師品牌的一個起點,這其中獨立設計師品牌占到10%,6個億才可以有商業化的空間。
就從今年來看,當當服裝銷售額還沒達到60億元,此次當當同步上線的設計師新品牌都是2015春夏系列,也就是說在為明年做準備。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選擇與當當進行戰略合作,就是希望借此將設計師品牌進一步推向市場,在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張慶輝看來,這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多樣化的產品,同時對于設計師的成長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國內服裝網購市場的6000億的規模來說,“時尚”消費只是占據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更何況當當與服裝是協會的合作更多的是從當當自身以及設計師自身來考慮,而著整體的戰略急需要接受大眾消費者,準確一點來說是小眾消費者的檢驗。
此舉對于一直向全品類電商轉型的當當來說,真的好嗎?對于當當一直希望貼在自己身上的“時尚”標簽而言,此舉確實也讓消費者對于當當轉型時尚電商的認知更深了一些。
小編推薦閱讀:為適應轉型需要,當當網更名換新logo 、在當當網開店的流程及條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