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阿里巴巴發布2025財年Q1(2024年6月底止季度)財報,顯示營收2432.36億元,凈利潤為240.22億元。
整體而言,這一季財報阿里正持續加大對用戶體驗投入,電商業務實現規模和市場份額的穩步增長;云業務、出海業務保持高速增長;本地生活業務大幅減虧。
最核心的電商板塊,淘天集團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高個位數增長,購買人數、購買頻次繼續增長,訂單量取得同比兩位數增長。這意味著一系列改善用戶體驗策略,譬如今年618取消沿用多年的預售制,打通淘寶天貓優惠機制、升級88VIP會員權益等舉措持續奏效。對“好貨、好價、好服務”的加大投入,形成了明確的正循環效應。
淘寶加強了對核心人群資產的維護,針對88VIP用戶提供退貨包運費、積分換紅包、618大額券等多輪權益升級,88VIP會員人數從上一季度3500萬突破至本季度4200萬。
今年4月,淘寶推出了一款新的AI驅動的全平臺市場營銷工具“全站推廣”,改善產品與用戶需求的匹配度,加強了流量與購買力的轉化率。
在愈加激烈的電商大戰中,阿里守住了市場份額。易觀分析,今年618全周期,淘寶天貓的成交額同比增長12.0%,超過綜合電商平臺平均增幅;市場份額占主要電商平臺成交額的49.5%,電商龍頭地位優勢擴大。
云業務方面,收入同比增長6%至265.49億元,主要由公共云業務的雙位數增長和AI相關產品的采用量提升所帶動。AI相關產品收入持續錄得三位數同比增長,阿里云季度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155%。使用阿里云AI平臺(百煉)的付費用戶數量環比增長超過200%。在剛剛過去的巴黎奧運會上,超過三分之二轉播商使用阿里云在全球實時傳輸奧運直播信號,覆蓋數十億觀眾。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方面,收入同比增長32%至292.93億元。主要由跨境業務增長,尤其是速賣通Choice業務帶動。另有最新消息,Lazada在今年7月錄得EBITA轉正,實現盈利。
菜鳥業務方面,受跨境物流履約解決方案收入增長帶動,菜鳥收入同比增長16%至268.11億元。
本地生活服務方面,受益于高德和餓了么訂單的增長,以及市場營銷服務收入增長,本地生活集團收入同比增長12%至人民幣162.29億元,虧損同比收窄。
大文娛業務受演出賽事線上票務平臺GMV及收入增長帶動,收入同比增長4%至55.81億元。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表示:“本季度業績表明我們的戰略奏效。我們專注于通過‘好貨、好價、好服務’以提升用戶體驗,帶動淘天集團穩定市場份額,業務重回增長軌道。云計算業務收入實現積極增長勢頭,這得益于公共云和人工智能相關產品的采用量提升,我們將持續投入以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據了解額,淘寶天貓如今將業務優先級放在提升用戶購買體驗,從而推動用戶的購買頻次、推動GMV增長的過程中。初步的市場份額穩定之后,從這個季度開始,阿里針對提高利潤率和商業化措施的進展會開始加速。
在財報后電話會議中,阿里方面透露,除了電商和云業務之外,阿里多個業務正在重新調整業務策略,著重提高商業化能力優先級。本季度這些業務能力明顯改善,并預計后續幾個季度將延續這種趨勢,并評估大部分業務將在未來1~2年內實現盈虧平衡,貢獻規模化盈利能力。
猛攻核心業務,提升多個業務效率和變現率,在持續加大對用戶體驗、AI技術的投入中,阿里正在找回正向增長的方向感。
以下為8月15日晚間的財報電話會內容,經編輯整理:
關于GMV回升
Q:我們看到淘天集團的GMV(商品成交總額)增速迎頭趕上了,與大盤增速重新匹配起來了,這一方面有什么樣的因素在起作用?
A:我覺得是電商里面最基本的一些用戶體驗上的投資。對于我們來說,對淘寶、天貓這個平臺而言,商品供給非常豐富,服務的消費者人群也非常復雜。所以對我們來說“好貨、好價和好服務”是分層的、不同的。我們對于消費者會分成不同的需求層次。通過對于消費者需求的分層,去切分不同的商品供給,區分不同的服務體驗,以及不同的商品供給,我們要用不同的產品形態或者不同的產品能力去滿足不同的消費者。所以總體來說,你可以理解為最根本的還是“好商品、好價格、好服務”。
但是對淘寶來說,我們一定要針對不同的人提供這三個維度的不同體驗,以及在這三個維度不同體驗的背后,通過供應鏈的優化,去持續優化“好貨、好價、好服務”。
Q:在退貨率方面有沒有遇到壓力?
A:首先,整個中國電商行業的退貨率都在上漲。那么我們的退貨率在目前是還是略低于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認為退貨體驗是消費者體驗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留住消費者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當我們看到消費者的留存率、購買頻次、購物體驗的反饋,其實隨著一些退貨體驗的提升,得到了改善,相對來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健康的表現。我們也特別的觀察到在MPS(消息推送服務)凈推薦指數里面,我們平臺上特別是中高端的用戶,今年是持續向好的。這也是反映了,對于售后服務,包括退貨的便利度的滿意度提升。
Q:我提的問題是關于CMR(客戶管理收入)和GMV(商品成交總額)兩者之間的差距。本季度GMV的增速是達到了高單位數,但CMR與GMV之間的差額也是在高的單位數這樣一個水平,這是否是我們以后看到的最高水位?
A:GMV和CMR之差,反映的是我們的take rate(變現率),我們GMV增速最快的一些業務恰恰是商業化率較低的業務。接下來幾個季度,我們認為CMR的增速會和GMV的增速會匹配起來,take rate會趨于穩定,我們是一直投資于消費者的體驗,提升購買頻次,帶動GMV增長。那么隨著我們的市場份額趨于穩定以后,我們可以加快提高商業化。全站推廣后期的到位,這也會加快我們CMR的一個增長。
關于“全站推廣”和未來利潤率改善
Q:可不可以介紹現在和未來幾個季度推出的一些新的軟件、產品,會帶來什么樣的不同?
A:我覺得淘寶天貓現在的優先級是放在提升用戶的購買體驗,從而推動用戶的購買頻次,推動GMV增長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初步的市場份額穩定之后,在這個季度開始,我們針對提高利潤率和商業化措施的一些項目進展會開始加速。
其實這里面有幾個主要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我們在很多新的產品形態,比如說直播、百億補貼,像這類我們今年重點投入的新的產品形態上帶來了很高的用戶流量以及用戶復購。但這些新的產品商業化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推動的。這也是我們后面這個季度會逐漸推動的。第二個點,我們覺得還有重要的一個變化是廣告產品“全站推廣”逐漸開始加速。“全站推廣”要運行良好,需要三方面的配合,也就是所有的淘寶端內的所有流量、用戶端的流量渠道上進行一個比較有效的對接。第二點尤其是需要在廣告組這一側,要有足夠的行業覆蓋,這個產品可能需要是6個月以上的廣告算法的優化和用戶數據的優化,所以我們認為全站推廣在我們4月份推出之后的6~12個月內能看到一些明顯的效果和進展。
Q:管理層說,我們現在有虧損業務,預計在一兩年之內實現盈虧持平。能不能分解來講,不同業務比如說本地生活、AIDC等,這些業務大概在什么時間里可實現盈虧持平?
A:我們之前講的意思是除了淘寶天貓、云、AIDC這些核心的業務之外,綜合其他的業務,有一部分還是在虧損。接下來,它們會大幅提升效率,大力推動商業化,以此縮小虧損。大概在一兩年之內,預計可以實現盈虧平衡。盈虧平衡以后,可以逐步為集團帶來規模化的盈利貢獻。
那么如何實現這一點?首先這些業務要進一步改善投資與經營效率,規模和效率的平衡非常重要;第二,你還要更多關注商業化率的問題,就是說它投資花錢同時也要提高效率,同時要提高商業化率,這樣可以走向盈虧平衡,推動盈利。
剛才我提到兩個例子,一個是本地生活,一個是Lazada。就本地生活而言,需要提高規模,提高訂單量,同時要改善UE(用戶體驗),像餓了么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是一個全新的業務模式。現在要逐步的改善它的UE,高德里面的叫車服務,同樣也需要提高它的UE。當規模、效率兩方面都得到改善,以后這些公司,這些業務,我相信它是可以大幅降低它的虧損來走向正盈利。
關于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
Q:你們當前是如何思考現在海外競爭環境以及競爭環境的變化。我們在商家端和消費者端有什么優勢有利于我們維護市場地位?我們注意到7月份Lazada開始是有盈利,那么AIDC(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是不是也差不多從這個時候可以開始盈利了?
A:首先我覺得阿里巴巴的海外業務由多個業務板塊組成,我們可能跟很多其他公司單一的業務模式會有一些差異。我們在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品牌,也有很多本地的團隊在運營這些平臺。
另外我們也希望能夠盡快地整合整個阿里集團的供給,尤其是來自中國的供給,也包括來自于淘寶的供給,也包括來自1688等平臺的供給。
我覺得我們在很多市場還是有非常好的消費者、品牌,跟非常廣泛的市場知名度。我們現在主要做的還是業務模式的升級跟轉型。比如說二級創業公司,過去可能是一個相對效率較低,然后企業服務相對較弱的這樣的一個商業模式,我們現在也在這個業務模式的轉型過程中。
剛剛你也提到了Lazada的盈利,7月份我們是第一次實現了盈利,后面我們還是會根據市場的情況去調整。我們希望能夠保持這個市場份額,同時持續優化盈利水平。速賣通Choice還在一個相對早期階段,它的業務模式在轉型過程中,還處在一個投資期,我們也在持續地優化。
關于云業務和AI投入
Q:當下市場會給云業務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A:我們實際上看到的大部分的企業,尤其在我們云上的客戶而言,他們今年在新的AI方面需求的預算,比去年擴大了不少。因為對大部分基于數字化的企業來說,這個需求是必須投入的,所有的行業都在用AI來提升本身行業的產品能力或者產品效率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對數字化非常依賴的行業和企業,對這方面的投入總體上是不會降低的。所以我們看到這方面的需求還是非常明顯,而且也沒有下降的趨勢,這是一個非常新的行業趨勢。
Q:看到AI方面的資本開支翻了一番還多,就本財年剩下的時間,這是不是一個合理的收入運行率,還是必須是這樣子下去的?在AI方面什么時候會開始帶來真正的投資回報,或者說在哪些領域當中,我們已經開始看到有這種萌芽呢?
A:我們在后面幾個季度關于AI 項目投資,會延續現在這個節奏。因為我們現在看到客戶的需求非常旺盛,客戶對于AI的我們的產品在訓練、推理以及像通義千問的這樣API調用這方面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長。
只要我們的服務器上架,基本上這些服務器就會滿載地被客戶使用。所以實際上,這些開發者投入在最近的幾個季度之內,我們都會看到他們的投資回報率是非常可觀的。現在基本上大部分的算力,我們在一開始上架之后就會產生收入,而且基本上滿負荷地開始產生收入。
我們大幅提高了投入,那是因為我們清楚地看到市場對這一方面有非常強勁的、積壓著的需求。所以接下來幾個季度,我們還是會繼續持續投入。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