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亞馬遜中國正式宣布開通海外六大站點直郵中國的服務,將原計劃于今年年底上線的“海外購”服務提前至“雙十一”期間。讓中國的用戶能夠在“雙十一”期間訪問“海外購”商店,體驗全中文本地化的購買方式和本地售后支持。
其實,國內電商巨頭早已敏銳地嗅到了海淘市場的巨大商機,在雙11期間,阿里專門開通了天貓國際全球直郵和海外會場,京東則為助理雙11投入運營號稱全國最 大的電商倉儲物流中心——上海“亞洲一號”,此次,亞馬遜開啟國際品牌戰略,以“全球資源”為武器,主打海外直郵“3日達”,使本來火藥味十足的“海淘” 戰場更加激烈。
目前,中國已成為巨大的海外商品網購消費市場,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海淘族”規模已達到1800萬。到2018年中國的“海淘”族人數將達到3560萬人,“海淘”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
近兩年,“海淘”這一名詞才在國內剛剛興起,目前中國進口網購主要有以以下幾種模式,第一,B2C進口電商網站,既包括天貓等開 放平臺,也包括亞馬遜、聚美優品、唯品會等自營網站;第二,自貿區/保稅區跨境電商平臺,在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政策出臺后,上海自貿區推出了跨境通,寧波保稅區推出了跨境購。第三,個人/專業代購,個人代購對信用依賴深,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因此在個人代購的基礎上,形成了海外買手或代購流程服務的專業代購平臺。
有資深的電商專家認為,巨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規模讓各大電商都急于跑馬圈地,但一些平臺的上線難免倉促。各電商要在保真、便捷、快速等方面下功夫,只有打通了跨境物流、支付等眾多交易環節才能占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