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電商:背靠“騰百萬”快速成長的富二代,揚言5年投資200億,不過是“放狠話”?
目前估值:超30億美元
糟糕指數:★★★☆
糟糕事件大盤點:
未成立前就話題不斷,三年兩換CEO兩換COO。早在2012年5月,萬達電商最先走進公眾視野是因為搭建電商團隊,高調且高薪招人,動輒年薪就是幾十萬、上百萬。從2012年12月至今,萬達電商有兩任CEO龔義濤、董策,兩任COO馬海平、劉思軍,高管離職、中層變動、人員流失是萬達電商難解的痼疾。
背靠“騰百萬”而快速成長的富二代,三家合縱連橫、亦友亦敵。2014年8月29日,萬達、騰訊、百度宣布在香港注冊成立萬達電商,注冊資金50億元,萬達集團持有70%股權,百度、騰訊各持15%股權,揚言5年投資200億元,建全球最大O2O電商公司。雖然“騰百萬”看起來具有互補優勢,但從萬達電商的股權結構來看,三方合作的炒作概念大于戰略運營。
從萬匯網到非凡網,二次轉變依然停留在概念層面。萬達電商成立至今,從物理產出上看只有兩個并不成形的產品:萬匯網和飛凡網。2013年年底,萬匯網正式上線,定位為萬達廣場的O2O智能電子商務平臺,因為“格局太小”無奈被棄(目前域名都已被非凡網收編)。飛凡網在2015年3月上線測試,是“騰百萬”投入重金的電商新平臺,目前項目也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投巨資建設云計算中心、支付系統、技術研發等,但效果待考。2014年底,萬達以3.15億美元收購快錢68.7%的股權,為電商生態系統完成支付閉環;2015年4月,萬達電商云基地項目落戶成都市雙流縣,總投資約30億元,承載萬達電商的數據存儲及云計算中心,支持電商全國聯網運行;另外,萬達電商還完成了15個智慧產品研發,制定了未來3年更多的技術研發目標。
總結:據悉,萬達電商目前已經與國內近600家購物中心(預計在2016年再新增1000家)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到2016年年底,萬達電商將覆蓋去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型購物中心;萬達電商未來會與萬達金融板塊合作,推出一系列互聯網創新金融服務,不久后可與輕資產戰略結合。原則上說,萬達電商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增大,但如果2016再無顛覆性突破,這個估值超30億美元的獨角獸估計又要夭折啦!
口袋購物:輕狂王珂C輪融資3.5億美元,口撕VC博眼球,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目前估值:15億美元
糟糕指數:★★★★
糟糕事件大盤點:
從導購到微店,口袋購物轉型之路好像并不順暢呢?2011年,口袋購物原本是做移動電商導購軟件起家,但在淘寶封殺第三方導購后,一大批社交電商導購平臺(美麗說、蘑菇街等)被逼轉型。王珂借此籌謀,開始打造移動購物平臺“微店”,2014年1月上線,依靠簡潔的開店流程與朋友圈營銷迅速斬獲用戶;2015年,大大小小的微店近百家,且微店平臺化逐漸成為大勢所趨,微店隱隱勢微,雖然獲得騰訊投資,但卻沒有利用好資源。
市場上競爭對手那么多,獲4輪融資的口袋購物核心競爭力何在?口袋購物的商業模式與美麗說、蘑菇街大同小異,微店的主要來源仍為交易傭金,但在購物體驗、產品設計、以及用戶流量方面并沒有特別大的優勢。盡管微商和微店是口袋購物獲得高估值的重要因素,王珂為引流微商們,曾在微店上投入2億資金,但產品真假問題令其備受非議,微店是售假商家的避風港,這是個至今待解的難題。
試圖從移動、社區兩個領域顛覆淘寶,殺手锏是開放+免費,別搞笑了!王珂一開始對微店沒有任何盈利要求,也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規劃,他推崇的是淘寶模式,信仰的是開放+免費,“用戶規模到了一個階段,錢自然就會有了”!這又流露出他想把微店折騰成“移動端淘寶”的最高目標。但殘酷的結果證明,手機淘寶作為移動電商老大的地位,暫時無人能撼動。
不專注是大忌,微店接入O2O市場,口袋購物投資社群產品“趁早”。在2015年6月,微店悄悄上線了包含按摩、外賣、美甲、家政等領域的O2O項目,然而如此倉促布局,結果不言而喻。2015年12月,口袋購物1000萬人民幣投資女性勵志類社群“趁早”,不知道王珂“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難道也要進行外延式擴張啦,不知道是否還來得及?
總結:在整個2015年的微店爭奪戰中,魚龍混雜,洗牌已開始。對口袋購物而言,因為發力較早,加上雄厚資金的支持,也使得其微店業務能與別家拉開差距,具備一定想象空間。目前微店還處于需要各方共同去培育市場的階段,無序狀態下“亂”字當前,短時難料成敗。2016年,口袋購物想真正通過微店圈住商家(通過微店掘金),那就需要徹底完善平臺規則、假貨遏制、信用、監管體系等微商整個生態的管理機制。